牙髓炎引起脸肿可通过冷敷、口服药物、根管治疗、切开引流、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牙髓炎通常由龋齿、牙外伤、牙齿磨损、细菌感染、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1、冷敷
早期面部肿胀可采用冰袋冷敷患侧脸颊,每次10-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肿胀疼痛。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需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期间观察皮肤颜色变化,出现苍白或麻木感应立即停止。
2、口服药物
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甲硝唑芬布芬胶囊等药物。非甾体抗炎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肿痛,抗生素可控制厌氧菌感染。用药期间禁止饮酒,胃肠道不适者应搭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胃黏膜。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就医。
3、根管治疗
急性化脓性牙髓炎需进行开髓引流,清除坏死牙髓组织后完成根管预备消毒。采用氢氧化钙糊剂等材料充填根管,消除感染源防止炎症扩散。治疗分2-3次完成,期间需避免用患牙咀嚼,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胀痛属正常现象。
4、切开引流
形成颌面部间隙感染时需手术切开排脓,在肿胀最明显处作小切口放置引流条。配合生理盐水冲洗脓腔,每日更换敷料直至无渗出。术后需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注射液联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保持切口干燥避免继发出血。
5、调整饮食
急性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牛奶、米汤,避免过热刺激加重肿胀。恢复期可逐步过渡到软食,补充优质蛋白的蒸蛋羹、鱼肉泥促进组织修复。禁食辛辣、坚硬食物,餐后用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细菌,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加速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