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陈桥兵变是谁发动的,陈桥兵变由谁发起)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国主之位,李煜心知恐怕是逃不过去了。而此时的南唐也已早就不复当初的盛况,精锐部队也早被柴荣消灭掉了。
割掉江北十四州的李璟,只能称为江南国主,能给儿子留下江山,就只有这么七零八落的一部分了。
李璟过世后,李煜即位成为南唐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也就是李后主。
虽然把事业搞得如日中天的柴荣突然病死,赵匡胤借机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了大宋,但中原即将统一天下的大趋势还是没有改变。不管是柴荣还是赵匡胤,都要继续走这一步。
所以,李煜根本看不到自己和南唐的未来,只能忧心忡忡地等待着那最后被宰割命运的到来。
若是那个终日看李煜不顺眼的哥哥李弘冀还活着的话,想必守着南唐最后这半壁江山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虽然李弘冀本身就是一个奸诈的之人,为了皇位还设计杀死了自己的叔父,但这种不择手段的人,才更适合在这种乱世中生存。
至少比让一个文学艺术天才去搞政治靠谱得多,李煜好像也不会其他政治手段了,于是啊他又把曾经对付哥哥那一套拿来对付赵匡胤。
上表的内容也无非就是表明自己一没有对抗宋朝的野心和胆量,二来呢也表明自己当这个皇帝实乃无奈之举。
当然知道李煜知道赵匡胤的喜好,所以也没少写好话拍赵匡胤的马屁,甚至表示愿意认赵匡胤为父。
其实赵匡胤本来也刚镇压完几起起义,也需要休养生息稳定内政,根本没有精力去管李煜。李煜还以为是自己真的稳住了北宋,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
于是开始治理国家,矫正以往的政治弊端,还起用了以往被李璟闲置甚至罢黜的人才。
但是李煜的政治能力实在有限,而且在治理父亲留下这个乱摊子的时候,一下子尝到了掠夺财物的甜头,还没把国家治理好,南唐为数不多的钱财却都进了李煜的口袋。
除了给赵匡胤上贡花一部分之外,其余的都用来打造自己奢靡享乐的生活了。李煜用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钱财,来追逐着自己的艺术梦想和奢华享受的人生。
他根本不在乎百姓怎么想,只要赵匡胤不来收南唐,仅凭一些百姓,又如何和自己的南唐军队相抗衡呢?
在骨子里都是文艺气息和浪漫细胞的李煜看来,只要南唐不在自己手里亡国,百姓好不好,国力强不强都没有自己的人生和浪漫爱情更重要。
说到李煜的爱情,世人都会说出大小周后两个名字。大周后本名叫周娥皇,于是小周后就被世人称为周女英,这是效仿娥皇女英曾共侍一夫而得名。
李煜虽然和周娥皇也算是青梅竹马,但那在乱世之中的婚姻多半是以政治为目的的联姻,周家本就是南唐顶级的权贵。
李煜虽然不会治国,也不太关心百姓的死活,但他浪漫会撩妹的本事那可是一等一的好,所以即使是在明晃晃的政治联姻基础上的包办婚姻,也能让他整除轰轰烈烈的爱情来。
#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人物#
时间倒退100年,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即皇帝位,在位16年,976年逝世。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976年即位,在位21年,997年逝世。
宋真宗-赵恒(968-1022),997年即位,在位25年,1022年逝世。
赵匡胤“陈桥兵变”,有多神?有如神助!
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朝廷突然收到一个战乱消息:契丹联合北汉再次进攻后周。可此时开封城里的老百姓却被令一则传言吓得四处逃命。而准备迎战的赵匡胤听到后,也吓得连忙跑回家。
是什么消息让大家如此惊慌失措的?
原来,城中到处传: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点检是谁,正是准备领兵出战的赵匡胤。
当赵匡胤听到这则消息,慌得一比,瞬间没了主意,连忙跑回家讨商量去了。
此时,赵匡胤的姐姐正在厨房做饭,听到赵匡胤这么一说,铁青着脸,拿着擀面杖就朝着赵匡胤一杆子,大骂道:“大丈夫做事情,难道不能自己做决定!偏偏跑回家,吓唬女人做什么?”
据说,正是这当头一棒,让赵匡胤有了做皇帝的决断!
当下,他就命人将家人全部都藏到开封城里的寺庙里。
初四一早,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这出大戏,拉开了帷幕。
按照宋史等版本说的是正月初四这天早上,喝了酒的赵匡胤在稀里糊涂中,被将士们拿着一件不知道从哪儿搞来的黄袍强行加身,逼迫当的皇帝。
事情真的是如此简单?
当然不是,哪有那么多的临时起意,其实是蓄谋已久。
至少在半年前,赵匡胤就开始筹谋了。
当时,还在位的周世宗柴荣病重,就在这时,不知从哪里听到一个传言:点检做天子!
大家耳不耳熟,又是这句话!
只是,这次的点检还不是赵匡胤,而是张永德。
张永德是后周的开国功臣。他娶了郭威的第四女寿安公主为妻,后来随郭威起兵,屡建战功。郭威称帝后,拜张永德为驸马都尉。
所以说,张永德可是位高权重。
柴荣一看自己的太子还只是个黄口小儿,于是为了幼子考虑,在自己临死前,撤了张永德的职务,然后由当时只是副将的赵匡胤接管了殿前司。
赵匡胤终于大权在握,但这就够了吗?不,这才是他的第 一步。
四天后,39岁的柴荣没了,只有6,7岁的柴宗训继位。
赵匡胤自然对这个皇位心动不已,但他知道,还差一步。
当时的后周,拥有侍卫亲军司、殿前司两大系统。
虽然赵匡胤已经禁军大权在握,但是亲军司的大权还不在自己手里,怎么弄?
这时候不得不靠另一个人了。
那就是小皇帝的母亲:符太后。
儿子当了皇帝,做了太后的符皇后,也动起了自己的小心思,笼络自己的人脉,干嘛呢,把持朝政呗。
而此时的赵匡胤是入选自己幕僚的不二人选。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符太后有个亲妹妹,而她正是赵匡胤弟弟赵光义的老婆。
赵匡胤自然把握住此机会,成了太后的人。
两人连成一气,然后稍稍运作了一下,就把当时的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李重进弄到了扬州,成了淮南节度使。
调走了自己的最 大的隐患,赵匡胤安排了自己人高怀德当上了侍卫亲军司马军都指挥使,而张令铎则被任命为侍卫亲军司步军都指挥使。
也就是说,名义上还是李重进掌控着侍卫亲军司,但是实权已落入赵匡胤手中。
柴荣死了不到半年,赵匡胤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后周的重要军事力量。
不止如此,赵匡胤的人脉也遍布四处。
赵匡胤的祖父赵敬,在五代十国后梁时期,当过营、蓟、涿三州的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这可是高 级官员了。
而他的父亲赵弘殷则长期在后周的亲军司中,担任将领。很可惜58岁早逝,没能看到儿子当上皇帝。
赵匡胤自己有个义社十兄弟的组织,当年在年少时结拜。如今,都被分散在各个军事力量中,担任着大大小小的职务。好些都已是后周的高 级将领。
所以说,在后周帝国的部队系统中,到处都是赵匡胤家族的人脉。
可以这么说,整个后周到处都是赵匡胤的人。
所以,一切准备就绪,就差一个时机。
既然,赵匡胤已经蓄谋已久,但是,突然传出说什么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的话,为什么会让赵匡胤惊慌?
开封城里的老百姓因这个传言,掀起了一场大逃亡。赵匡胤当然急啦,人都跑没了,这皇帝当了还有啥意思。
赵匡胤也不多耽搁,在初四一早,就把兵变这事给办了。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小皇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 权,降柴宗训为郑王。
陈桥兵变的第 二天,就是初五,赵匡胤正式将国号改为宋。
至此,大宋帝国正式建立了。
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涑水记闻》等史书及笔记中,记载的是赵匡胤“为众所逼,被 迫称帝,事前并不知情”。
在我看来,赵匡胤所走的每一步棋都是精心策划。就连被姐姐当头一棒打醒,只是为了增加说服性。
而且,后周太祖郭威,也是兵变上位,被手下撤黄旗披在身上,拥立为帝。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也是效仿于他。
对此,大家怎么看?
#2022知识来盘点##二十四史名家精讲#
宋太祖和宋太宗后代的不同结局
宋太祖陈桥兵变时,给手下大将提出来三个条件,优待柴周皇室和子弟,勿欺大臣,善待黎民。黄袍加身之后,也是这样做的。按照母亲的要求,订立金匮盟约,兄终弟及。后来,也遵守盟约,传位于宋太宗。
到了南宋,高宗无后,只得让太祖后代当了皇帝,直到南宋最后一个7岁皇帝恭帝被元军俘虏,值得回味的是后周的小皇帝也是7岁,也叫恭帝,忽必烈对恭帝很好,17岁时,还把公主许配给他,并封为瀛国公。
宋太宗通过烛影斧声上位,俘虏了李煜以后,又赐酒毒死了他,还欺辱李煜的妃子,不守盟约,传位于儿子。订约时,他说,如果不守盟约,就出昏君和奸臣,北征归来,不赏将士,然后,还导致太祖的嫡子德昭自杀。
结果,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昏君无能,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徽宗和钦宗,还有皇室嫔妃等,全部被押往北国,受尽欺辱,被乱马踏死。
一句话,天道好轮回,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北宋对武将的猜忌、文臣对武将的打压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狄青担任枢密使时,自恃有很大功勋,比较骄傲,时常纵惯士卒。士卒得到衣食粮草时,都说是:“狄青赐予的”,朝廷很忧心这个状况。
当时文彦博担任宰相,上奏建议让狄青到外地担任两镇节度使。狄青上奏自辩,认为自己没有新的功劳却被提任两镇节度使,没有获罪却被外派任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宋仁宗也认为狄青说的有道理,把狄青的话说给文彦博听,认为狄青忠臣。文彦博反问道:“宋太祖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但是因为得到了军心,所以发生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的事”,宋仁宗不再说话。
狄青还知道自己被外放的原因,又到中书省进行自我辩解,文彦博看着他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朝廷怀疑你”,狄青听了非常害怕,向后退了几步。
狄青到任节度使后,文彦博又建议朝廷每月两次派宦官前去安抚慰问。狄青每次听到宦官来,一天到晚都会惊恐害怕。不到半年,狄青病发而亡。
患者家属为了高烧抽搐不止的婴儿向医生下跪,医生出人意料的也扑通一声跪下,并且含泪说了句:大家都在等,老人和孩子都在等,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等……
这一跪,跪出了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无助与无奈、跪出了阶层日益分化的现状、跪出了放开之前没有成熟预案的弊端与隐患、跪出了官位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形而上学……跪出了社会的乱像丛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千百年来,我们老百姓依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夏、商、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皇汉武、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英雄、陈桥兵变、成杰思汗铁蹄踏遍欧亚大陆、忽必烈剑指中原、乞丐朱元璋金陵称帝、吴三桂跪迎清兵入关、辛亥革命、军阀割据………哪一次老百姓不是充当了改朝换代的工具?只有在新社会,我们老百姓才得以彻底翻身,因为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社会,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以: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就算是当年抗日战争最艰苦卓绝的年代,我们也没有达到“家家病到,户户哀鸣”,但是现在,我们必须面对发生在眼前的真实情况!啥也不说了,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带领我们冲过一道又一道难关!
因为我们相信: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欧耶[耶][耶]
说实话,我差一点真的就……
他是黄袍加身的预谋者,也是杯酒释兵权”的导演者,更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其家为避战乱,先迁于常山,后迁于洛阳。赵普从小就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10岁那年,父亲请先生教他辞章和计数,以便获得求生的本领,他完全没有兴趣学。父亲责备他,赵普说身处乱世学这些没用,要学就要学辅佐明主的本领。父亲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请人教他学先秦纵横之术。
但赵普同样不感兴趣,说那是天下处士蛊惑人主谋取富贵的诡辩之术。奇怪的是,他对《论语》爱不释手,终日揣摩研讨。年长后他又学习并精通了星历象纬之学。
成年后的赵普沉默寡言,举动常出人意外。镇阳豪族魏氏听闻其名,与其见面后称赞道:此儿王佐之才也,主动把女儿嫁了他,自己做了他的老泰山。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分裂时代,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他别妻离子,出去闯荡江湖。理想虽然丰满,但现实的确骨感,为了糊口,他先后任过家庭教师,当过账房先生,在一个将军幕下当名小办事员,但都干得不长。后来干脆当无业游民,浪迹了十五年江湖。
954年,节度使刘词认为赵普是个人才,就请他做了自己的从事,也就是幕僚,赵普的生活才基本上安定下来。他把妻小接来与自己团聚。但平静的生活刚过两年,刘词就病死了。好在刘词这人对下属不错,临死之前写了份推荐信,请求朝廷委用赵普。那时周世宗柴荣在滁州正忙着打仗,还顾不上来处理这类事儿。
但机遇突然来到了赵普的身边。闲得无聊的赵普某天在滁州城外的一家客店喝酒,不一会儿赵匡胤带了一帮下属也来喝酒。赵普一见赵匡胤那副仪表堂堂、非人臣的模样儿,就有心去结识。他大声把坐在赵匡胤身边的一个小个子军官吆喝开,自己坐在了其旁边。这时石守信过来也想挨着赵匡胤坐,赵普说此人最终可当到节度使,可以一起坐。
本来就在寻觅人才搭班子,想干一番事业的赵匡胤,听了赵普说的话很感兴趣,觉得此人不简单,就相约另找时间面谈。两人改日见面一谈,就谈得无缝衔接了。赵匡胤自诩为刘备,把赵普捧成诸葛亮。赵普给赵匡胤谋划了抓军权图大业之策。
两人谈话不久,赵匡胤得知父亲病重,此时又不能离开军营,心里很烦恼。赵普主动请缨去代其服侍老太爷。尽心尽力服侍了三个月。老太爷很感激赵普,临终遗命认赵普为干儿子。这下子,两人又有了一层家族关系,从此赵普成为了赵匡胤集团的重要成员。
958年,地处晋地的后汉出兵来侵,柴荣率10万大军迎战,但刚走出开封不远,军中就出现了一块神秘的木牌,上写“点检做”,大家都认为是做皇帝的意思。柴荣认为是不祥之兆,就班师回朝了,回去后一病不起。柴荣担心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对皇位不利,就将其撤职,改由自己最信任的都指挥使、宋州节度使赵匡胤接任。不久柴荣病死,其七岁的儿子柴宗训接任,史称周恭帝。
959年,边境又传来后汉入侵的警报,大臣们十分惊慌,小皇帝令赵匡胤率军出征。这时京城里谣言四起,传闻“都检点”要做皇帝。
前面所述的出现神秘木牌和四起的谣言,其实都是赵匡胤伙同赵普、赵光义泡制的。当赵匡胤率领的大军走到陈桥驿时,天已傍晚,赵匡胤下令宿营。这时军中又传开了“皇帝年幼,立了功没人知道,不如先立都检点做皇帝,然后上阵杀敌”的议论。
当天晚上,赵普陪赵匡胤喝了不少酒,不知是真醉还是假醉,反正是赵普令人扶着赵匡胤去睡觉。史传第二天赵匡胤醒来一看,营房内人声鼎沸,全体将士荷刀侍立,一片肃杀之气。赵普进来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并将他推到椅子上坐定,然后率将士齐唰唰跪下,三呼万岁。
这就是史书上所载的“陈桥兵变”。
因赵普策划兵变有功,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官拜枢密使、检校太保、成为北宋的第一任宰相。
964年,被任命为宰相后,在位十年,一直掌握着大权。曾经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而且还罢免了当时的禁军宿将兵权。最让人觉得难得的是,他一手实行了更戍法,改革官制等重要的政治措施,可以说当时北宋的繁华,有这个宰相的很大一部分功劳。#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当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部下的拥护下成功登上了皇位,开启了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可是通过兵变上台的赵匡胤却一直担心部下以同样的方式将他推翻,所以对于他手下握有兵权的大将心存忌惮。究竟要如何才能够将这些手握重兵的将军手中的兵权收回来呢?赵匡胤彻夜难眠,深为苦恼。当他和当时的宰相赵普商量之后就决定,必须得想办法收回兵权,不然迟早有一天会有人效仿赵匡胤当年的做法起兵叛乱。公元961年,赵匡胤终于下定决心,召集所有高级将领到宫中赴宴。酒过三巡,赵匡胤假装垂头丧气,饮下一杯酒之后对这一众将军低落地说:“我这个皇位都是你们辅佐我才坐上来的,可是我现在却寝食难安,当皇帝太难了,还没有做一个节度使轻松呢。”在座的大臣连忙问宋太祖为什么睡不好觉。宋太祖说:“就是因为皇帝的位子啊。谁敢保证没有人对这个尊贵的皇位眼红呢?”宋太祖说得这么明白,大家都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了。大臣们慌了神,全都跪在地上说:“陛下怎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安定,并没有动乱,谁还敢妄想反对您的权威呢?”宋太祖紧锁眉头,摇摇头说:“你们都是和朕一起患难的兄弟,朕当然信得过你们。不过,就怕你们手下的人叛变。到时你们怎么办呢?”大臣们听宋太祖这么说,都感到大祸临头了,含着眼泪恳求宋太祖给他们指一条明路。看大臣们这么问,宋太祖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表示只要大臣们将兵权都交出来,他就可以保证大臣们安度晚年。第二天上朝时,各位大臣就分别递上了奏章,请求辞掉现在的官职,安心度过晚年。不得不说,宋太祖就是聪明,单纯吃了一顿饭,就让人知难而退,看来饭局上说话做事大有讲究,点击更多,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三字经》中说“炎宋兴,受周禅。”宋朝为什么叫炎宋,兵变取得王位怎么是禅让呢?
赵匡胤是北周的大将,黄袍加身做皇帝,改国号为宋,又称北宋或赵宋。宋朝称为炎宋,是在标榜自己是正统皇帝,是天命所归。
这就要从五行学说谈起。从秦朝开始,皇帝都标榜自己是五行之一,比如秦朝说是“水德”,周朝标榜为“火德”。赵匡胤以火德为王,就称炎宋,宋朝皇帝上朝都穿红衣服。
赵匡胤一个大将,陈桥兵变夺取皇位,怎么就能受周禅呢?这要从赵匡胤的奋斗史说起。
赵匡胤生于927年三月,祖辈是唐朝后期的大将,而父亲偏爱读书,在后唐、后汉时期做了一个军官,母亲也读书有涵养,专门请老师教他。
青年时期的赵匡胤会武功,还有才智,爱打抱不平,个性强横,时常惹事。后汉初年,他出去闯天下,从投奔父亲的同僚,开始了行伍生涯。
赵匡胤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在寻找有利的发展机遇,直到遇到枢密使郭威,坚定地投奔到郭威部下效劳。
公元951年,郭威推 翻后汉,建立后周,赵匡胤也得以提拔,不久又帮助郭威的干儿子柴荣做事。
三年后,就在954年,柴荣即位,就是周世宗,提拔赵匡胤做禁军统领。
这年北汉、契丹入侵,柴荣御驾亲征,赵匡胤紧跟其后,在与北汉战斗中,在泽州高平受到北汉的的攻击,局势十分危急。
在这紧要关头,赵匡胤突然振臂高呼:主子身处险境,都不要退却,我们应该拼死作战,才能对得起皇帝,不愧于心。
然后他和禁军大将张永德率领弓箭手及精兵,左右夹击,和皇帝周荣一起奋力抗击,蕞终打败后汉。
由于赵匡胤的奋勇作战,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也就是副都指挥使,逐步掌握后周的兵权,随柴荣多次外出征战。
公元959年,赵匡胤随柴荣北征,这次打败了契丹部队。柴荣在批阅各地奏章时,看到一个奏章中夹杂一个木板,上面写有“点检做天子”,柴荣感觉很奇怪。
柴荣返京后,立即封心腹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接替做检点的张永德。
可惜这位多次征讨北方的皇帝,积劳成疾,突然病逝,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突然传来辽军南下的信息,丞相范质也很紧张,小皇帝紧急安排父亲信任的赵匡胤迎战。
赵匡胤也积极行动,第 二天就带领弟弟赵匡义、得力干将赵普,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出发。
当天晚上,当大军行至开封东北二十里的陈桥驿时,赵匡胤安排大军安营扎寨,就地休息。
士兵都扎寨休息后,部队中几个亲信散布:皇帝年幼,不能亲政,我们拼死打仗,也没有功劳,不如拥戴知人善任的点检做皇帝,也知道我们效力。
然后,这几个亲信就去找赵匡义和亲信赵普,两个人见时机成熟,晚上一顿操作,准备明天行事。
当晚赵匡胤喝醉熟睡,第 二天早上听到外面嘈杂声,一出来,就有几个将士把一件黄 色的龙袍披在他身上,跪下来叩拜,然后涌来更多的兵将,大家都高呼拥立点检做皇帝。
赵匡胤见状,还故作无奈地说:是你们逼迫我做的啊,大军回城,不能惊扰太后和皇上,不能扰乱百姓,不能侵略财产,违令者斩。众人齐声答应。
赵匡胤带领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返回,兵临城下,守城官员石守信等都与赵匡胤关系很好,曾经是结义兄弟,看到赵匡胤,立即打开城门,进入内城。
这时丞相范质才发现事情不妙,原来被蒙骗,但木已成舟,已经无法改变。翰林学士陶谷拿出早准备好禅让诏书,宣布柴宗训禅让。
正月初四,赵匡胤在开封做皇帝改国号为宋,就是历史上的北宋,又称赵宋,与南朝宋齐梁陈的刘宋相区别。
之后赵匡胤连续征战,结束了动荡局面,中原稳定下来。
这就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和翰林学士宣布的皇帝禅让,也就是《三字经》中说的周禅让。
赵匡胤960年建立宋,到1279年南宋灭亡,在1126年分开,分为北宋和南宋,共历经319年,传位18个皇帝,这就是《三字经》对宋代的总结:“炎宋兴,受周禅,十八载,南北混。”
宋朝平定了中原的不安局势,人们过上安逸生活,对文臣很优厚,推动了经济、文化、科学发展,尤其把文化推向了高 潮,宋词成为一代的文化典范。
对历史的点点滴滴,我们要熟悉其中的细节,更好地培养教育孩子。
用知识丰富头脑,用经典传承文化,让我们都了解历史,带领孩子走向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
你怎样看待赵匡胤所谓的禅让?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哈。
#赵匡胤# #我要上 头条#
(网络图片 侵删)
本文陈桥兵变是谁发动的,陈桥兵变由谁发起)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