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开始,从国有大行到股份制银行,再到区域性的商业银行,信用卡的逾期率都开始飙升。究其原因,肯定离不开疫情的影响。
一月底,银保监会连下两个通知,要求银行业强化对防疫工作的金融支持,其中就涉及到信用卡业务,要求对疫情相关人员,在信贷政策上给与适当的倾斜。
银保监会1月31日的通知,要求银行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
倾斜的政策包括: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已经报送的予以调整。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
最核心的政策要数“征信保护”,也就是说无论是逾期还是延期,都不用上征信。
据了解,在相关政策实施一段时间之后,监管又下达了新的内部通知——要求申请“倾斜政策”的信用卡用户,必须提供有效的证明。
正是这一内部通知,将绝大多数申请延期的信用卡用户挡在了门外。
征信一直是所有持牌金融机构的“杀手锏”,也是用户最为“忌惮”的,毕竟一旦逾期上了征信,将极大影响今后的生活。
除了极其少数的老赖,绝大部分人珍惜征信,会按时还款或者最终会把钱全还了。
银监会的两个通知下发之后,有多少人申请信用卡延期还款呢?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一个月能收到几十万个申请,申请量之大,让银行感觉很头疼。
对于如何执行银保监会的通知,不同银行的尺度不一样,即使同一银行内部,不同部门的理解也不一样。只是在疫情防控的初期,大家都不知道疫情以及相关政策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在通知刚刚下达的时候,各家银行执行的尺度还很宽松,只要用户申请,客服认为合理的,一般都会给与一段时间的宽限期或者免息的优惠。
但随着申请人数的增多,银行感觉自身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对申请延期的用户群做了分析之后,银行认为很多人在“钻政策的空子”。
银保监会给出政策引导之后,各家银行制定出了实施方案。
图注:部分银行针对疫情制定的相关还款政策
在使用对象的范围上,可以总结为四类人员:参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确诊患者,以及受疫情影响失去收入来源的用户。
在众多申请延期和征信保护的用户中,银行发现,医护人员、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确诊患者,都很少,最多的是受疫情影响失去收入来源的用户。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整体来讲,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到位,我国确诊患者数量相对于银行动辄几千万的用户量来说,并不算多,即使全部申请,也在银行承受范围之内。
而参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一直都是信用良好的客群。
一位银行客服人员表示,医护以及政府工作人员,顶多就是工作忙没顾上还款,很快就会处理贷款,极少出现逾期。
但是大量以“受疫情影响失去收入来源”为由申请的延期的,银行认为如果不加甄别和限制,涉及范围太广。
在银行客服接触到的申请延期的用户中,银行认为很多的理由不充分也不成立,纯粹是在钻政策的空子。
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其实在银行开始执行银保监会的两个公开通知以后,监管就一直在向各家银行要数据——受疫情影响人有多少,对多少人进行了征信保护。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银保监会再次下发了一个内部的通知——在用户以“受疫情影响”为由申请延期的时候,需要提供证明,证明确实受到了疫情影响,否则银行可以拒绝。这则通知实施之后,能够享受延期和征信保护的用户数量骤降。
一位中信银行的客户申请延期,因为开不出银行要求的困难证明,延期还款的要求被拒绝了。
不是所有受疫情影响的人,都能开出证明来,但还不上的还是还不上。进入2月份,信用卡的逾期率就开始飙升。
尤其之前在风控上比较激进的产品,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这种情况信用卡风控怎么做呢?
一旦银行发现用户有了明显的风险,就会根据风险等级,采取降额、控制消费额度、甚至冻结信用卡等措施。
一位交通银行信用卡用户表示,他在还了大部分信用卡欠款之后,就被降额了,再想提出之前数额的现金已经不可能。
但是据了解到,降额并不是普遍的,也有交行信用卡用户最近提额了,提额的幅度还不小。可见,信用卡风控也在做精细化的运营,不敢再冒险给评分较低的用户太多额度,而是将更多的信用给那些虽然不很活跃但是风险较小的用户。
现在无论对信用卡部门还是对之前过度依赖信用卡的用户来说,都到了比较艰难的时候。
很多人申请延期、长分期、减免利息被拒绝的用户,大喊银行冷酷无情,但毕竟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不是慈善机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