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指妊娠晚期胎儿在子宫内的非头位姿势,主要由子宫空间异常、胎儿活动受限或多胎妊娠等因素导致。常见原因包括羊水过多过少、骨盆狭窄、胎盘前置及胎儿发育异常。
1.子宫空间异常
羊水量直接影响胎儿活动空间。羊水过多时胎儿易频繁变换姿势,增加臀位或横位风险;羊水过少则限制胎儿转动,难以调整为头位。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也会压缩胎儿活动范围。孕妇可通过B超监测羊水指数,羊水过多者限制水分摄入,过少者增加饮水量或静脉补液。
2.胎儿活动受限
多胎妊娠时多个胎儿互相挤压,约40%双胎妊娠会出现胎位不正。胎盘前置覆盖宫颈口、子宫肌瘤占据宫腔空间等情况也会阻碍胎头下降。孕28周前发现胎盘前置需绝对卧床,合并肌瘤者需评估是否行肌瘤切除术。
3.母体骨盆因素
骨盆狭窄或形态异常使胎头无法衔接,常见于身材矮小或骨盆骨折史的孕妇。临床测量髂棘间径小于23cm、骶耻外径小于18cm提示骨盆狭窄。孕36周后可尝试膝胸卧位矫正,每天2次每次15分钟,配合艾灸至阴穴。
4.胎儿发育因素
早产儿因体积小易变换体位,巨大儿则因头部过重倾向保持臀位。神经管缺陷、无脑儿等畸形常伴胎位异常。孕晚期发现持续臀位需排查胎儿畸形,必要时行外倒转术,成功率约65%,需在孕37周后由有经验医师操作。
胎位不正的矫正需根据具体病因个体化处理。孕30周前多数能自然转位,孕32周后持续异常需介入矫正。外倒转术失败或存在禁忌症时,剖宫产是最安全的分娩方式。定期产检和超声监测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