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幼儿园小朋友确诊甲流且三天前有接触史,需立即隔离观察并采取抗病毒治疗。密切接触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或服用奥司他韦等药物预防。
1.传播途径与潜伏期
甲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潜伏期通常1-4天。幼儿园环境封闭,儿童免疫力较低,接触后感染风险较高。三天前接触正处于病毒潜伏期,需警惕症状出现。
2.症状识别与诊断
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38℃以上)、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咽痛。儿童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确诊需进行咽拭子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比例降低。
3.接触后处置方案
密切接触者应实施7天医学观察。未出现症状者可预防性用药:奥司他韦颗粒每日2次连服10天,或扎那米韦吸入剂每日1次。已出现症状者需在48小时内开始治疗,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适用于重症患儿。
4.家庭护理要点
患儿房间保持通风,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体温超过38.5℃服用布洛芬混悬液,配合物理降温。饮食选择小米粥、蒸苹果等易消化食物,每日饮用淡盐水预防脱水。
5.群体防控措施
幼儿园需开展终末消毒,玩具餐具煮沸处理。同班级儿童实施晨午检,发现可疑病例立即停课7天。教职工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接触物品后用酒精凝胶消毒。
甲流具有强传染性但可防可控。接触者无论是否出现症状都应完成预防性用药,症状加重如呼吸急促、意识模糊需急诊处理。痊愈后仍需观察1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肌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