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水生环境中都有鱼类,现存已发现的鱼类约有32000种,其中三分之二都生活在海洋中,其余的生活在池塘、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淡水中,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草鱼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吧!
一、栖息环境
草鱼是淡水鱼类。草鱼是鲤科草鱼属唯一的物种,喜栖息在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但季候变化、水温冷暖、气压高低、食物环境等都会影响草鱼的活动区域,最适宜水温约20~32℃,最适宜pH值约7.5~8.5。
二、分布范围
草鱼原产于中国、俄罗斯、保加利亚等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黑龙江三个水系,现在草鱼已先后被引进到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例如上个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就从我国引进了草鱼,除此之外还有印度、美国、匈牙利、墨西哥等。
三、生活习性
1、草食性:草鱼是草食性鱼类,主要以藻类及水生植物的根茎、嫩芽、果实等为食,也吃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蚯蚓、蜻蜓等荤食。
2、群居性:草鱼是群居性鱼类,喜栖息在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结队在水草丰茂的水域觅食。
3、变温性:草鱼是变温性鱼类,最适生存温度20~32℃,摄食临界温度5~35℃,水温高于5℃低于35℃时都能保持一定的进食欲望。
4、洄游性:草鱼是洄游性鱼类,通常在湖库等大型水域中育肥,秋末冬初游会到江河的中下游越冬,翌年春季再溯江至中上游产卵。
四、物种品系
1、长江品系:长江流域是草鱼的原始分布地,科学家推测约产生于上新世(距今约530万年~260万年),此时喜马拉雅山开始升高、中国东部平原开始产生季风和大的河流、湖泊等水体。
2、黑龙江品系:黑龙江水系原本是没有草鱼的,科学家推测黑龙江水系的草鱼源于上新世,当时嫩江与辽河、渤海是相通的,草鱼由江河平原地区进入黑龙江水系并发展成独立的品系。
3、珠江品系:珠江水系原本是没有草鱼的,科学家推测珠江水系的草鱼可能源于第四纪冰期(距今约258万年),当时海平面比现在低100米,草鱼从长江、钱塘江下游扩展到了珠江水系。
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俗称乌混、黑混、青鲩等,因喜食螺蛳肉亦称螺蛳青、螺蛳混等,主要以螺蛳、蚌、蚬、蛤等软体动物为食,偶尔也捕食虾类、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下面一起来看一看青鱼和草鱼是不是一种鱼吧!
一、科属划分
1、青鱼:青鱼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辐鳍鱼纲、新鳍亚纲、鲤形目、鲤亚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青鱼属淡水鱼类。
2、草鱼:草鱼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辐鳍鱼纲、新鳍亚纲、鲤形目、鲤亚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淡水鱼类。
二、形态特征
1、青鱼:青鱼呈圆筒形,腹部圆,无腹棱,头中大,背面宽,吻短,口中大,鳞中大,背鳍位于腹鳍的上方,腹鳍起点与背鳍第一或第二分枝鳍条相对,臀鳍中长,尾鳍浅分叉,体呈青灰色,背部较深,腹部呈灰白色,各鳍均呈黑色。
2、草鱼:草鱼呈圆筒形,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弧形,无须,吻短,腹部无棱,头部平扁,尾部侧扁,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背鳍和腹鳍相对,体色呈浅茶黄色,背部呈青灰,腹部呈灰白,胸、腹鳍略带灰黄,其他各鳍呈浅灰色。
三、摄食习性
1、青鱼:青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主要以螺蛳、蚌、蚬、蛤等软体动物为食,尤其喜食螺蛳肉,偶尔也捕食虾类、水生昆虫及幼虫等,人工饲养可投喂蚕蛹、玉米、豆饼、豆渣、醪糟等。
2、草鱼: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藻类、浮萍等,体长10厘米以上时完全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偶尔也吃水生昆虫等荤食。
四、栖息环境
1、青鱼:青鱼是底栖性鱼类,一般不游到水体中、上层,多集中在江河湾道、湖泊及附属水体多螺蛳等底栖动物的水域,最适生长温度20~32℃,低于6.5℃或高于40℃开始死亡。
2、草鱼:草鱼是中下层鱼类,喜栖息在水体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最适生长温度20~32℃,性成熟个体在江河、湖库等流水中产卵,产卵后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
综上所述,青鱼和草鱼是两种不同的鱼类,其中青鱼是鲤科青鱼属鱼类,肉食性,主要以螺蛳、蚌、蚬、蛤等软体动物为食,而草鱼则是鲤科草鱼属鱼类,草食性,主要以高等植物的根茎、枝叶、果实等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