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的确诊需结合鼻内窥镜检查、鼻窦CT扫描、过敏原检测、鼻分泌物细胞学检查及鼻腔通气功能评估。
1、鼻内窥镜检查:
通过光纤设备直观观察鼻腔黏膜状态,可发现黏膜充血、水肿或肥厚等典型慢性炎症表现。该检查能直接识别鼻甲肥大、息肉形成等结构异常,同时排除肿瘤性病变,是诊断的核心手段。
2、鼻窦CT扫描:
对鼻腔及鼻窦进行断层成像,清晰显示黏膜增厚程度、窦腔积液范围及解剖变异情况。尤其适用于鉴别慢性鼻窦炎合并症,可评估骨质是否受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3、过敏原检测:
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筛查尘螨、花粉等致敏物质。约30%慢性鼻炎患者存在变态反应因素,明确过敏原有助于区分过敏性鼻炎与普通慢性鼻炎。
4、鼻分泌物细胞学:
采集鼻腔分泌物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若比例超过5%提示变态反应性炎症。中性粒细胞增多则倾向感染性病因,该检查对病因分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鼻腔通气功能:
采用鼻阻力测定或鼻声反射评估气道通畅度,量化鼻塞程度。客观数据可辅助判断病情严重性,并监测治疗前后鼻腔通气改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