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在购房过程中,面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很多人在购房时都会选择看重面积。然而,有时候购房时合同约定面积与产权登记面积出现不符,这就让人感到十分困扰。那么,面积出现不符怎么办呢?
首先,如果购房时合同约定面积与产权登记面积出现不符,一定要先去了解一下具体情况。有时候,面积出现不符可能是因为开发商在设计房屋时出现了误差,也可能是因为物业公司在测量房屋面积时出现了误差。因此,购房者一定要仔细核对购房合同以及相关文件中的面积信息,看看面积出现不符的具体原因。
如果是因为开发商在设计房屋时出现了误差,购房者可以向开发商提出索赔。根据《房屋买卖合同法》的规定,开发商在出售房屋时应当真实、准确地告知购房者房屋的实际面积,如果发现与合同约定面积不符,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购房者在提出索赔时,需要提供证据证明房屋实际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不符,以及因此带来的损失。
如果是因为物业公司在测量房屋面积时出现了误差,购房者可以向物业公司提出索赔。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在提供物业服务时应当保证其服务质量,如果发现测量面积出现误差,购房者有权要求物业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购房者在提出索赔时,需要提供证据证明物业公司测量的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不符,以及因此带来的损失。
如果购房时合同约定面积与产权登记面积出现不符,也可能是因为购房者在购房时没有仔细核对合同上的面积信息,或者是因为购房者在办理产权登记时出现了错误。这种情况下,购房者需要找到具体原因,并及时进行整改。
总之,购房时合同约定面积与产权登记面积出现不符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购房者在购房时一定要仔细核对合同上的面积信息,并且如果发现面积出现不符,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无论是向开发商索赔,还是向物业公司索赔,或者是自行整改,购房者都需要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