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构建诚信体系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在大数据时代,诚信体系也会越来越完善。
不可否认,这肯定是好事,毕竟诚信不仅是为人处事之根本,而且可以更大限度地缩小信息不对称,降低市场活动成本。对于不守信的人,多些惩戒和限制,也能净化社会风气。
征信报告是我国记录个人守信历史的重要工具,也是很多机构判断一个人诚信与否的主要依据。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主要是应用在金融机构的借贷上,现在延伸到了更多领域和场景,比如入职背调。
入职要提供或查询个人征信记录,这是之前很多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必走的背调流程,这出于职业的特殊性质要求,可以理解。后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学习这一做法,从国家单位到上市公司到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特殊岗位,到现在有些公司甚至一视同仁,全员普及,入职资料中增加了个人征信报告这一项。
尽管觉得这样做有些“覆盖过广”,没有太大必要,但也能接受,毕竟哪家公司都不希望自己招了个有诚信污点的员工。
可是,当朋友阿斌跟我说了一件事之后,突然觉得没那么简单。
阿斌是一个室内设计师,原来就职的公司倒闭了,这让他非常焦虑,前几年因为家庭的原因,他现在负债累累,连信用卡都还不上,逾期了。
就在这时,阿斌接到了一家公司的入职通知书,这家公司大约有两三百员工,在当地行业中小有名气,这让阿斌感到非常兴奋。
入职需要提供个人征信报告,虽然阿斌不明白为什么,但没有感觉到不妥,而是担忧,怕公司因为他有逾期而拒绝让他入职。
幸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