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伟的身上有很多标签。
他是辽北第一狠人,主打过开原市很多场恶仗;也是有着“水库浪子”之称的风云人物。
去掉这些标签,其实他的身份很简单,那就是演员,一个有可能被我们低估的演员,而且不只是喜剧演员。
其他演员的喜剧,可能大都是以逗笑为主,不理会电影的内涵。
但范伟与他们不一样,他的喜剧更讲究悲喜交加,不是看时觉得好笑,过后空无一物的粗制滥造。
而是通过喜剧刻画生活的苦辣凸显现实的灰暗,于笑声中见悲悯,将苍凉精神内核包在密集的笑点之下。
《耳朵大有福》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耳朵大有福》将时代压缩,归类成不同声音,有噪音、高音喇叭、流行歌曲,以及鼎沸的市井之声,共同构成了十几年前的文化符号。
不用去专门观察就能注意到,噪音构成了《耳朵大有福》中声音部分的主要构成。
入网吧的CF声、商铺放的音乐、倒骑驴的蹬车声、二人转的伴奏声、浴池里的水流声、吵闹声、叫卖声,花样各异且无孔不入
至于流行歌曲,《耳朵大有福》也未忽略。
因为它们是最能轻松表现一个时代的载体,有时一句歌词出来,回忆即上心头。
《耳朵大有福》用了差不多20首怀旧歌曲和流行歌曲,几乎成了经典歌曲大联唱。
有充满激昂情绪的革命歌曲,烂大街的《秋天不回来》和《死了都要爱》,也有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与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等。
岁月如歌,正是这些怀旧金曲撩拨着每个观众心中的秘密。
在不同的旋律下,《耳朵大有福》揭开了斑驳的岁月,让记忆在脑海中剥落,这些歌曲就像一种仪式,专门负责召唤记忆和拓宽叙事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