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房价也在逐年上涨。而在婚姻中,房子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之一。当一对夫妻离婚时,如何分配房产财产,尤其是一方父母买房的情况下,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从法律角度来看,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和婚姻存续期间所增值的财产。离婚后应当根据夫妻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决,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如果一方父母买房,但是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还贷、装修等,那么该房产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在离婚分割财产时,夫妻双方应该根据房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如果夫妻双方都对房产有一定的贡献,那么可以按照贡献度进行分配。如果一方父母买房,但是另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没有对该房产进行任何贡献,那么该房产应该归属于该方父母所有。
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人在婚前就已经买房了,但是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还贷、装修等,那么该房产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可以协商,将该房产归属于一方父母所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协商需要双方都同意,并且需要在法律上进行记录。
另外,如果一方父母买房,但是在婚姻存续期间另一方在房子的维护、装修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么该房产的归属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另一方做出的贡献很大,那么可以考虑将该房产分割,一部分归属于一方父母所有,一部分归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总之,在离婚分割财产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一方父母买房,但是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还贷、装修等,那么该房产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分割财产时,需要考虑夫妻双方对该房产的实际贡献,以及一方父母的意愿等因素,做出公正合理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