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术可能对生理、心理和性功能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包括月经终止、生育能力丧失、激素水平变化、盆腔器官稳定性改变以及心理适应需求。手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肿瘤等疾病,需根据个体情况评估必要性。
1.月经终止
子宫切除后子宫内膜不再周期性脱落,月经永久停止。对于临近绝经期女性,此影响较小;但对年轻患者可能需关注卵巢功能代偿情况。术后无须再使用卫生用品,但需警惕异常出血现象,可能提示阴道残端愈合问题。
2.生育能力丧失
子宫作为胚胎着床器官,切除后自然受孕功能不可逆丧失。有生育需求者术前应充分沟通,考虑卵子冷冻、代孕等替代方案。术后仍可保留卵巢内分泌功能,但需评估输卵管卵巢解剖位置改变对激素分泌的影响。
3.激素水平变化
单纯子宫切除通常不影响卵巢雌激素分泌,但手术可能干扰卵巢血供导致早衰风险。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会直接引发绝经期症状,需激素替代治疗。术后建议定期检测促卵泡激素和雌二醇水平。
4.盆腔结构改变
子宫作为盆腔中央支撑器官,切除后可能增加盆底松弛风险。约15-30%患者术后出现膀胱下垂、直肠膨出或阴道穹窿脱垂。建议术后3个月起进行凯格尔运动,严重者需网片盆底重建手术。
5.心理适应需求
部分患者术后产生丧失女性特征的焦虑,尤其未生育者可能出现抑郁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