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传道士(主角是道士的传奇游戏小说)
贾元春打醮清虚观,贾母高兴带着一大家子呼啦啦去凑热闹。不想却惹了一肚子气回来。第二天再也不去了。这个让贾母生气的人,有人说是王夫人背后算计,让贾元春通过张道士给贾宝玉保媒薛宝钗。其实并不全是,主要惹贾母生气的人是张道士。 贾家打醮清虚观,有人欢喜有人愁。贾家自然是高兴了,贵妃打醮传的是贾家的“威名”。但有人不高兴,这人不是贾母,而是张道士。 说张道士之前,先说一下贾元春为什么要打醮清虚观。 贾元春省亲之后,端午节前打发夏太监送出来一百二十两银子,要清虚观的张道士做一场法师,祈求风调雨顺,也就是平安醮。 平安醮与秦可卿死后打的那个醮不同,是一种全民参与的庙会一般的道教法事,非常热闹不说,还极费工夫。 贾元春按说不应该打平安醮,她也没资格。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是皇帝、皇后的责任。贵妃越俎代庖太过僭越。但贾元春执意做也有道理。 平安醮在清虚观做得热闹,势必会有唱戏的,讲书的颂扬宁荣二公当年的功绩,老人家也都会想起当年故事。这是在提醒皇帝不要忘记贾家的功劳,应该给予赏赐。因为从贾元春晋升贤德妃之后,贾家的封赏迟迟没有下来。 元春省亲当天去的“宝灵宫”拜佛,并不是真有佛,而是供奉历代帝王的宫廷家庙。宝灵:谓帝王的灵威。汉·焦赣 《易林·益之困》:"盗窃灭身,贰母不亲,王后无党,毁其宝灵。" 贾元春宝灵宫拜佛,也是提醒皇帝贾家是先皇老臣,要给封赏。可惜皇帝不为所动,才会有清虚观打平安醮,继续宣扬宁荣二公之事。 张道士身份不得了,“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可他却是荣国公的替身,仗着主子才能如此风光。贾元春旧事重提,无疑就是为了贾家讨要封赏。 然而,贾家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他们作为臣子对皇帝含沙射影有所求。却不知他们的行为,早让张道士不满意。 张道士已经功成名就,成了世人眼里的神仙。贾家还当他是奴才,拿了区区一百二十两银子,就让他劳心费力忙活好几天!如今又要接待贾母带着一群的公子、小姐过来让他伺候。张道士如何愿意? 贾家想要宣扬宁荣二公功绩,势必要在打醮期间造势,等于揭开张道士的“神性”和伤疤,让世人知道他曾经不过是贾家的奴才,荣国公的替身! 张道士这些年做“神仙”惯了,极力淡化贾家出身。好容易贾家人不敢再看不起他,如今又出来个贾元春,提醒他张道士还是贾家奴才,怎么能开心? 尤其贾元春安排他给贾宝玉提亲薛宝钗,张道士自觉自己怎么就成了“媒婆”一般人物被贾家人如此使唤? 以张道士老于世故,早清楚贾母和王夫人的龃龉。如今她们的家事也“逼着”他这神仙里外不是人。张道士如何能不怒? 其实,张道士早都与贾家有所怠慢和切割。王熙凤给巧姐要的“护身符”,他迟迟不给送。其他道友想看贾宝玉的玉,端回来一盘子“金银法器”,可不比贾元春打醮那一百二十两银子贵重? 所以,曹雪芹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伏笔了很多人的情绪和含沙射影的内容,读书人要看清楚! 贾家是皇帝的老臣子,对皇帝迟迟不封赏感到不满意。 张道士是贾家的老奴才,对贾家不尊重他感到不满意。 反过来贾家亦如是!双方的矛盾诉求都是一样。贾家怎么对待张道士,皇帝就怎么对待贾家,反过来,也印证了贾家对这一代皇帝的不满意,像张道士一样达到顶点。 还从张道士身上体现!老道士故意跟贾母说贾宝玉长得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 贾母不注意落入他的圈套,以为是说贾宝玉长得像爷爷贾代善。殊不知,张道士话锋一转,提醒贾母他说的是她公公贾源。 张道士这话特别恶毒,简直比焦大骂贾珍爬灰更“下流”。言外之意是说贾母当年也有“爬灰”丑事,否则何来孙子长得不像爷爷像太爷爷! 贾母不傻,如何能不懂?但这事没办法解释也不能恼,所以贾母毫不客气地借张道士提亲怼了回去:“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这话妙,不在当着道士说和尚。而在“根基”“给他几两银子”这两点!看似老太太说孙媳妇人选,其实是挖苦张道士当年因为家里穷极了,活不下去,是贾家花了几两银子买来做替身奴才,也揭了张道士老底! 但不管如何,打醮清虚观表面祥和热闹,背后却藏着很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