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薛举进,薛举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头条创作挑战赛#
唐朝正式建立
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所杀。五月,李渊废杨侑,自立为帝,改国号唐,建元武德,史称唐高祖。一个为后世所景仰的王朝--唐朝在中华历史上正式揭幕。
因为李渊建立唐朝在先,兼并各割据势力在后,而且是在炀帝被杀之后,因此唐朝实际上是作为隋朝的继承者出现的。
高祖登基后,下令将郡改为州,改太守为刺史;废除隋的《大业律令》,命相国长史裴寂等修律令。同时,立世子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齐国公元吉为齐王。
“天策上将”李世民完成统一大业
唐朝建立后,各地军阀仍控制着国内多处地区,比如雄据西北,自称秦帝的薛举;代北霸主刘武周;自称郑帝的洛阳霸主王世充;河北霸主刘黑闼。朝廷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清除这些势力,统一全国。李渊刚刚登基为皇帝,不便亲征,太子李建成身为皇储,要留在父皇身边处理政务。于是,讨伐的重任就落到了秦王李世民的肩上。
统一战的首战目标是西北的秦帝薛举。薛举拥兵三十万,位于唐军的后方,先清除这股势力可以免除后顾之忧。
公元618年8月,薛举突然暴毙,其子薛仁杲继位。李世民趁此立即進军,薛军大将宗罗喉出战。由于薛军补给线长,李世民决定采取拖延战术,把敌军拖垮。薛军屦次叫战不成,又没突破性战略方针,弄得士气受挫,加上军粮不济,部份将领悄悄降唐。等到薛军差不多不攻自破,李世民终于出动。大军掩杀过去,李世民率两千精骑乘胜追击,所谓“险中求胜”,结果大捷而回。薛仁杲见大势已去,遂归降大唐。
征服薛举的势力后,为了進一步安定北方,唐军将目标指向了代北之王刘武周。而刘武周率先出兵攻陷了太原,李元吉弃城逃回长安。李渊在惊慌之下准备放弃河东,李世民则极力反对,亲自带兵渡过黄河出战,迎击刘武周的部队。
刘武周的兵锋甚锐,士气高涨,但军中缺乏粮草,急于速战。李世民决定以逸待劳,不急于求胜,大军按兵不动,只偶尔派小队做滋扰性攻击。在对峙了五个月后,刘武周军队的气势已弱,唐军寻机渡过汾水,截杀了刘武周的粮队,其军队被迫北撤。李世民率兵昼夜行军追赶。他两日没吃饭,三日没解甲,连番追杀,一日八战,节节胜利。最后,在介休城一战,大将李世绩、程咬金、秦叔宝等更立下大功,击溃敌方二万余穷寇。刘武周弃太原投奔外邦突厥,后被突厥所杀。而李世民则在这一场大战中收服了名将尉迟敬德。
此后,李世民再次于620年7月出师讨伐洛阳郑帝王世充和夏王窦建德。李世民率大军将洛阳外围的郑军据点逐一击破,形成了对洛阳的合围之势。洛阳成为一座孤城。
正在这紧要关头,河北窦建德率十万军队,援救王世充。李世民沉着应战,让李元吉统兵照样围困洛阳,自己率三千精骑飞驰武牢,血战窦建德军团。李世民率领几名大将首先冲入敌阵,奋勇撕杀,直杀得窦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窦建德负伤被擒,全军覆没。李世民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武牢之战”的胜利。
王世充听说窦建德战败,便身穿素服出城降唐。李世民取下了洛阳。
此时,天下大部分疆土已经尽入唐室手中,只剩下了一支势力较为强大的军队: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李世民于622年12月率军将其击溃。刘黑闼逃往外突厥。
至此,唐朝的统一大业基本完成,这其中李世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以这样说,唐朝的江山尽皆得自于他。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表示皇帝已不敢擅专,唯有由天来策封,以示尊荣。
李世民吊着一口气,请孙思邈扎针。孙思邈撇撇嘴:冠袍给我,妻妾给我,李唐天下给我。李世民急火攻心,猛吐一口黑血,一头栽倒。
就在此前一个月,李世民率军攻打天水。
但守卫天水的薛举,将城墙围得如铁桶一般,李世民久攻不下,心焦火燎,又外感风寒。成批的御医前来为他医治,却越治越严重。
军师徐茂公万分着急,四处为他寻访名医。
恰逢这时,一个名叫孙思邈的游医闻讯赶来,自请为李世民治病。徐茂公见他穿着布衣草鞋,一副江湖郎中的模样,就有些犹豫。
但李世民的病情不容等待,两人一番交谈后,徐茂公觉得他或许有些医术,就将他引荐给了李世民。
此时,李世民的已经病卧在床,有气无力。
孙思邈进入军帐后,还未施针就对李世民说:“主驾的袍子很不错,若是我治好了您的病,可否将他赏给我?”
李世民的袍子一向是富贵人家才能穿的,他心里对此人出口讨要袍子的行为很是厌恶,但还是轻描淡写地说:“这有何难?”
李世民令左右脱下袍子,等着孙思邈施针。
没想到他将针放置于离李世民胸口二寸处又停了下来,继续嬉笑道:“那宫中的娘娘呢?可不可以一起赏赐给我为妾?”
李世民怒从中起,还未发作,一旁的武将就跳起来要砍了孙思邈,幸好被徐茂公劝住,他示意李世民先答应孙思邈。
李世民只好压着气闭眼道:“宫中众人,予先生去选。”
孙思邈听罢,低着头似乎在想什么措辞,片刻后,他抬头道:“那今后的朝堂呢?可否改李姓孙?”
李世民再也忍不了了,跳起来就要将这个得寸进尺不知死活的人砍了。
没想到,在他跳起来的那一瞬间,孙思邈一针刺向他的胸口,李世民随即吐出一口淤血,昏死过去。
李世民醒来后,感觉大病已除却依旧气愤不已,徐茂公这才说出实情。
原来,孙思邈在替他诊病之后,断定此病根在心血淤积,只能施针,但施针的时机就在他激怒之时,所以,他才接而在再而三的刺激李世民,让他生气。
李世民听了原委后,对孙思邈很是感激,有意留下他在军中为医。
可此前讨要“冠袍、妻妾、李唐天下”的孙思邈却坚决要走。
当时,唐朝还没有建立,李世民以为他是嫌弃自己当时的处境,也没有强留。
在他夺得皇位后,李世民再一次着人寻访孙思邈,孙思邈当时已经70多岁了,依旧是鹤发童颜,脚步康健。
李世民啧啧称奇,再次邀请他到长安入职,可孙思邈还是拒绝了。
他的理由是,他要为乡民医病。
孙思邈这个理由并非是推脱,他出身贫苦,幼年时家中之人生病却总无钱医治,均遭受过很大的痛苦。他自己也曾患过一场大病,若不是有游医医治,险些丧命。
于是,孙思邈自小就有个心愿,要苦读医书,为缺医少药的百姓治病。
20岁起,孙思邈就行走乡间,采集草药,研究药物,为普通百姓免费看病,常常是听说哪里有人生病,他就会主动前往。
曾经有个山区的百姓都患上了“肿脖子”,他苦心研究多日,判定是水质不好的缘故,经过多次试验,发现用海生植物海藻以及羊的甲状腺可以治疗该病。
在看病时,孙思邈常选用便宜易得的药材,并将自己的珍贵经验记录下来。既帮助了一方百姓,也完善了自己的医学知识。
他先后写成《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医学名著,对医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在他看来,他医的是病人,至于病人是穷人还富贵之人没有什么区别,而且,穷人因为缺医少药,更需要他的医术。
在李世民之后,他还拒绝过唐高宗的挽留。
659年,唐高宗将其接到长安,拜其谏议大夫,但当官发财从来不是孙思邈的心愿,他断然拒绝了唐高宗的好意。
见唐高宗一再请求,他只好留下徒弟刘神威,令年轻有为的他进入太医院为唐高宗服务。
而孙思邈此时已经很少游历,年事已高经常闭门著述,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一再勘误后教授给学生。
682年,孙思邈离世,享年142岁。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等多种医术,在中医学发展上做出过突出贡献,还将为人之本,医者之德融汇进去,是个有术有德难得的好医者。
虎牢之战
唐朝建立后,李渊集团立即着手统一全国。目光首先集中在西北方面,先利用优势剪灭薛举父子的西秦政权,又北平刘武周、宋金刚,使唐朝在关中、陇右、河东的统治基本上得到巩固。据有朔方的梁师都和保据河右的李轨都仅有自守之力,不能对唐廷构成严重威胁。鉴于此,唐朝开始向关东用兵,以解决窦建德、王世充的夏、郑政权。
窦建德在隋亡之后建立了夏国。武德二年(619),宇文化及称帝于魏县(今河北大名西),窦建德以诛大逆为名,出兵讨击,宇文化及退保聊城,窦建德四面攻城,占据聊城,生俘化及。窦建德与王世充结好,视洛阳为隋王朝正统所在,遣使朝拜王世充所立的隋皇泰帝杨侗,接受他册赠的夏王封号。六月,窦建德攻占沧州(今河北沧县东南),八月攻占洺州(今河北永年东),九月攻占相州(今河南安阳),击围卫州(今河南汲县),途经黎阳时,李世勣遣将丘孝刚率三百骑与建德交战,孝刚被杀,黎阳失陷,淮安王神通、唐高祖妹同安长公主和唐使魏征均被生俘,李世勋被迫投降。黎阳不守,卫州也随即投降。继而又有滑州(今河南滑县)、齐州(今山东济南)、济州(今山东聊城一带)失落。窦建德尽有山东之地,旋师洛州,筑万春宫,迁都于此。
王世充在四月间废越王杨侗,自立为带,国号为郑,尽有河南。此时瓦岗军也彻底失败,中原地区只有唐、郑、夏三方鼎峙。而王世充的统治是最薄弱的一方,内部已是众心日离,所以唐首先向王世充进攻。窦建德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援时,窦以为夏郑联合是最佳出路,因此,立即遣使与世充和好,并以新灭孟海公的部众和原部十余万人号称三十万,西援洛阳。面对这种局面,李世民召集诸将商讨对策。郭孝恪认为,王世充已是穷途末路,窦建德远来助战,应该在虎牢据险抗之。李世民也主张,王世充上下离心,不需力战,而窦建德新破孟海公,将骄卒惰,据守虎牢,扼其咽喉,若建德冒险而战,唐则必破窦军,若窦军建德犹豫不决,王世充便会自我溃败;而不迅速占据虎牢,一旦王、窦会合,其势必强。所以,世民果断决定留齐王李元吉等继续围攻洛阳,自己率步骑三千五百人,入据险要的虎牢关。王世充登城,见唐军自北邙山,抵河阳(今河南孟州市西南),趋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东北),竟未敢贸然出击。
李世民亲率四骑侦察建德军营,在离军营三里的地方与其游兵相遇,建德仓皇之中出五六千骑兵追逐,正中唐军埋伏,死亡三百余人。此后,窦建德与唐军在虎牢关前相持达二十余日,不能前进,李世民派将军王君廓以轻骑千余抄窦军粮道,俘获兵士甚多。谋士凌敬向窦建德提议全军渡过黄河,进攻怀州(今河南沁阳)、河阳,然后过太行,人上党,收河东之地,入无人之境,既保全了兵力,又能拓土得兵,郑围自解。窦建德却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反而集中全力进逼虎牢,在李世民的诱骗下,自板渚出牛口置阵,绵亘二十里。李世民分析窦军的形势,认为窦建德未遇到过劲敌,渡险嚣张,若按兵不动,必挫其锐气,待士兵饥倦懈怠,再乘机出兵,攻之必胜。窦军果然像李世民料想的那样!正当窦军士卒争相过河,逡巡欲退时,唐军东涉汜水,直填窦军阵营。窦建德未及整列,唐军已到,以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为首的唐军兵士在世民率领下突出其阵,俘虏十余万,斩首三千级。窦建德受伤逃匿于牛口渚(今河南荥阳北),为唐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俘获。五月,窦建德部将左仆射齐善行将库藏分给义军将士,予以遣散,率百官奉建德妻曹氏、传国八玺、所获宇文化及珍宝,举山东之地归降唐朝。唐淮安王神通又连下三十余州,使窦建德原有的地盘全部为唐所有。七月,窦建德在长安被杀。唐朝发布平窦建德赦文,将其部众赦免流放。王世充见大势已去,遂率太子、群臣两千余人出城投唐。
唐在此后,一度出现了“海内浸干”的景象,但刘黑闼的起事,加上归附唐朝的徐圆朗在兖州起兵响应,又使河北、中原形势为之一变。窦建德失败之初,余部各返乡里务农。唐廷一方面追索部众所藏匿的库物,施之捶挞,同时又征调故将范愿等人赴长安。范愿诸人以为不免于祸,又见世充降后,部众亦不得保全,遂于七月间拥戴窦建德故将刘黑闼起兵反唐,北连突厥,连败李神通、李世勣,半年内,尽复建德故地,定都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改元天造。十二月,世民、元吉奉李渊之命率大军东进,与幽州总管罗艺数万兵联合进攻,在徐河(今河北保定市东北)、列人(今河北肥乡东北)大败刘黑闼,夺取相、定、栾、(今河北隆尧东)、廉(今河北藁城)等州,双方在洺水决战达六十余天,唐军获胜,斩黑闼兵万人,黑闼率残兵北走突厥,河北再度平定。
徐圆朗在兖州被围困,武德六年(623)二月弃城夜遁,兖州平。江淮义军杜伏威慑于唐威,自请人朝,亲赴长安,辅公祏不愿投降,自立为帝,武德七年(624)失败。割据朔方的梁师都在贞观二年(628)被部下所杀,以城降唐。统一全国的战争至此结束。
李渊控制关中和河东以后姓隋的地方都改姓唐了。李渊控制区域差不多有天下一半还多,等到灭薛举以后就是不败之地了。
坦荡小六子
隋朝末年十八路反王分布图,让唐国公李渊钻了空子,杨广的能力不亚于李渊
浅水原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秦王李世民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西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父子作战。
李渊集团占领长安后,派刘文静等出潼关略取新安(今河南新安)以西地区;派郑元寿、马元规等略取南阳、荆襄地区,李孝恭略取汉中、巴蜀地区。唐还乘王世充和瓦岗军相争之际,派李世民、李建成出潼关,欲取渔人之利。但当时瓦岗军对洛阳的进攻并不积极。洛阳隋残余势力见唐势盛,想做内应献城,但李世民深谙“城有所不取”的战略原则,认为关中尚不巩固,过早占领洛阳,与瓦岗军对立,对总的战略形势不利,因而并未急于破洛阳城向东南发展,而是将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集中于对付北方的割据势力。
当时北方的形势是,刘武周在马邑,有李元吉在太原对其监视,一时不致为患;朔方梁师都欲勾结突厥来犯,但被唐以重币贿突厥未能实现;唐对盘据甘肃武威的李轨采取了安抚的策略,使其保持中立态度。对关中威胁最大的是陇西薛举集团。
薛举原是隋金城(今甘肃皋兰县)府校尉。隋大业十三年(617)四月,与其子薛仁杲等起兵反隋,招降纳叛,掠官收马,不久,兵势大振,尽得陇西(今占盘山,陇山以西和黄河以东一带)之地,人马多达十三万。七月,自称帝于金城。天水(今属甘肃)克,又徙都于天水。十二月,薛仁杲兼并农民武装唐弼军十万人,军势益盛,号称三十万,遂谋东进,以争关中。当时长安已为李渊捷足先登。薛举于是令其子仁杲率精兵十万于大业十三年十二月攻扶风,李世民率军大破之,斩杀薛军万余人,并追至陇坻(今六盘山南端)地区。唐武德元年,薛举再次进攻关中,李渊令李世民为元帅,率八总管军进驻高摭(今陕西长武西北)抵御。七月,薛举进逼,时李世民患病,委军事于长史刘文静、司马段开山,并告诫二人万勿轻易出战,待其病好以后再破之。但刘、段二人未听告诫,轻敌出击,在高摭西南之浅水原被薛军掩袭大败,损兵大半,李世民只得引兵回长安休整。八月,薛举正欲乘胜攻长安,突然病死,其子仁杲继位,暂时停军折摭(今甘肃泾川)。唐武德元年(618)冬,唐再次以李世民为元帅,出兵进击薛军,于是爆发了唐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之一——浅水原之战。
十一月唐军进至高摭,薛仁杲闻李世民进击,派其大将宗罗喉率兵迎敌。唐军数将屡次请求出战,但李世民汲取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坚壁不出。他说:“我军新败,士气沮丧。贼恃胜而骄,有轻我心,宜闭垒以待之。彼骄我奋,可一战而克也。”两军相持六十余日,薛军粮尽,士气逐渐涣散,其将梁胡郎、翟长孙等先后率所部降唐。李世民认为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即命行军总管梁实率军布阵于浅水原,以引诱薛仁杲出战。宗罗喉求战心切,尽其精锐来攻,而梁实则守险不出,在营中乏水,“人马不饮者数日”的情况下,顽强抗击薛军的进攻。李世民见薛军兵疲,又增派右武侯大将军庞玉出薛军之右,在浅水原之南布阵,以进一步吸引薛军的兵力,自己则亲率主力自原北击其后,身先士卒,突入敌阵。宗罗喉仓促率军迎战,受到唐军的前后夹击,队形大乱,大败而逃。李世民率两千余骑兵追击。他舅舅窦轨劝阻说:“仁果犹据坚城,虽破罗喉,未可轻进,请且按兵以观之。”李世民说:“吾虑之久矣,破竹之势,不可失也。”遂率军疾追,傍晚,追至折摭城下,仁杲先背城列阵,见唐军攻势凌厉,又引兵入城据守。唐军遂将城合围。薛军士气低落,纷纷投降。仁杲见大势已去,也只得出降。唐军收编薛军万余人。
俟后,唐军又派凉州人安兴贵从内部颠覆了李轨集团,整个河陇地区遂告平定。
薛举,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隋朝末年地方割据群雄之一,金城校尉薛汪之子。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正式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正式称帝,迁都秦州,立长子薛仁杲为太子。
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薛举去世,薛仁杲继位。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在浅水原之战中被唐军击败,被迫投降唐朝,送长安斩首。
世民欲战,敬德叩首曰:“陛下十八起义兵于晋阳,弱冠之龄破长安,灭西秦薛举父子,击刘武周,蒙至尊不弃收末将于帐中,更平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再败刘黑闼。神州之中群雄束手,无不颤栗乞降。登基以来,更灭东突厥,平吐谷浑,败吐蕃,亡薛延陀,再平高昌,龟兹西域诸国。唐土玉门关外尚有六千里,武功之盛,三代以降未曾有也。长恭一骁将耳,我主何故纡尊降贵?臣为我主爪牙,挡长恭足矣!”言必,左右大将李勣,秦琼,苏定方,侯君集,契苾何力,执失思力等纷纷请战。太宗笑曰:“诸将皆有灭数国之功,远胜长恭,朕特令帐下小将薛仁贵当之。”仁贵领命而出,未几提长恭首级来见//@肥罗666:你叫李世民和高长恭单挑,你问李世民敢不敢//@LeoFang273:你不懂罢了,秦王破阵乐是大唐宫廷大乐,后来改为七德舞,在大明宫演出需要动用数千骑兵,锣鼓喧天气势惊人。无数藩国君臣都见识过此曲,天可汗威名波于四海,高长恭提鞋都不配//@肥罗666:兰陵王入阵曲更有名,这个秦王破阵曲是依葫芦画瓢
沙盘上的战争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沙盘推演:大唐 李世民柏壁之战 一战打出《秦王破阵乐》
07:51
被黑300年的唐朝开国第一将——张士贵(586~657)。张士贵最早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后来归顺了李渊,主攻河南,为唐朝打下三分之一江山。先后灭薛举、薛仁杲,败王世充、李密、刘武周、刘黑闼,李渊赞其“先后战功,以为众军之最”。在唐朝统一战争一共有六次重大战役,张士贵随李世民参加了四次,战功显赫,为唐朝开国第一将。不知为何,清朝乾隆年间的如莲居士写《薛仁贵征东》时,却把张士贵黑成迫害薛仁贵的大奸臣,最终还不得好死。张士贵无缘无故被黑300年,也不知招谁惹谁了。
我国历史上两大霸王,一个号西楚霸王项羽,一个为西秦霸王薛举,但是都没好下场!
618年,当长安城还沉醉在李渊开国称帝的欢庆中,骠骑将军刘感镇守的泾州,已经满目疮痍,眼看就要被攻陷了。连日来,陇西土皇帝薛举的长子,号称万人敌的薛仁杲率兵围攻泾州城(今甘肃平凉),一旦拿下,便已接近关中三辅之一的扶风,直接威胁长安。
刘感的坚守此时已经达到了极限,城中粮草已尽,刘感只得杀掉自己的坐骑,将马肉分给将士食用。而他自己却舍不得吃,只用马骨熬汤,和着木屑吞下。将士们受到感召,同心协力,苦苦支撑,终于等来了长平王李叔良(李渊堂弟)的援军。
薛仁杲一看唐军援兵到来,伪称粮尽退军。李叔良觉得这是立功的好机会,立即派刘感出城追击。刘感追到半路,发现有诈,急令大部队先行退还,亲自率小部人马殿后。不料薛仁杲大军杀来,刘感寡不敌众,被敌人生擒。
虏获唐军大将,薛仁杲士气大振,重新包围了泾州城,把刘感押到帐前对他说:“援军已被我打败,你们只剩一座孤城,何必负隅顽抗?现命你去劝降守军,让他们早早放下武器,否则等我强行攻入,必将屠城!”。
刘感答应下来,径直来到城下,说出的却是足以令他粉身碎骨的话语。只见他对着城上大声呼道:“逆贼已无粮草,旦夕可灭!秦王已率大军前来,将士务必勉力坚守,切不可做不忠不义之人!”
薛仁杲一听怒不可遏,揪住刘感,把他双脚埋在土里,约到膝盖位置,使他站立在地动弹不得,然后命令骑射手飞驰过去,乱箭将他射死,残忍地将他杀害。而刘感临难不屈,声色俱厉而亡。唐军在他的激励之下,最终艰难地保住了城池,为李世民的最终取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刘感的事迹感人至深,但是更值得寻味的,是另一个历史细节。平定薛氏后,李渊立即派人找回刘感的尸体,追封平原郡公,风光下葬,并让他的儿子承袭了官爵,还赐以土地和住宅。
为什么刘感明知必死,还能如此尽忠效力?就是因为李唐政权对忠臣,能够以真诚相待。李渊对部下有功必赏,对以死殉国的将士,更是厚加抚恤,像刘感这样,前人虽死,赏及子孙,自然在战场上可以义无反顾。李渊对忠于国家的臣子,不遗余力地给予了最大的保障,所以能够得到大批士民的全力支持,这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
与刘感相似的,还有常达,他原是隋朝武将,投降李唐后被任命为陇州刺史。也是在与薛举的对抗中被敌人用奸计抓获,同样宁死不降。薛举见了他,指着自己的老婆问他:“你可认识我的皇后?”
常达应声答道:“这等丑陋老妇,我怎会认识!”
敌军有个大将张贵又问:“你可认识我吗?”
常达恶狠狠盯着他,毫无惧色答道:“认得!走狗!死奴才!”
张贵闻言大怒,拔刀就砍,幸好有人及时拦住。薛氏一家嗜杀成性,常达却同样毫不屈服,也是因为知道身后有保障。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视死如归,反而使他得到了敌人的尊重,最后保住了性命。战后,李渊对他慰劳有加,赏赐甚厚,并让史官将刘感和常达的故事载入史册。
李唐能最终统一天下,当然离不开李渊、李世民的文韬武略,但更离不开像刘感、常达这样的忠臣义士的辅佐,才能在乱世群雄中脱颖而出。所以,打江山坐江山,从来都是靠人心。李唐待人以仁,才能凝聚人心。像薛举、薛仁杲那样,仅凭武力和残暴,只能猖獗一时,就算打下了江山,又怎么能够得到人民的长久拥护呢?
#历史##隋唐#
——返回上方点击关注,精彩内容陆续推出。用历史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做人不要太嚣张,众叛亲离输光光。
薛仁杲(音搞),一点也不仁义,但是真的很能搞。此人名字跟薛仁贵接近,但其实没多大关系。他力大无穷,善于骑射,号称万人敌。隋末乱世,他老爹薛举在陇西(今甘肃兰州一带)当上了土皇帝,把他封为太子。这下可得了势了,率兵打下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又收编了当地土匪,声势大振,扬言要夺取京城长安,把立足未稳的李渊都给吓了个够呛。
在当时,陇西薛氏本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从薛举开始,凭借豪强势力和勇武凶悍,趁着天下大乱,占据了西北边镇金城府,自称西秦霸王。随后纠集土匪和西羌兵马,攻拔州县,雄踞陇西。拥兵号称三十万,公然称帝。
但是薛举的凶残好杀,耸人听闻。史载他每次打仗,最爱虐杀俘虏,割舌、挖鼻,用巨石砸死,惨不忍睹。他老婆也是个悍妇,喜欢鞭打别人下体,看见他们疼得满地打滚,就把人埋在土里,露出腹背,用大锤锤死。
这两口子生的儿子薛仁杲,更是青出于蓝。不但滥杀,而且霸占别人妻妾。曾经把拒不肯降的庾立(南北朝文学家庾信之子)架在猛火上炙烤,割下肉来给兵丁下酒。攻下秦州之后,把城中富户全都抓住,倒挂起来,或用醋灌鼻,或勒住私处,勒索金银财宝。以至于薛举都看不下去,经常劝他不要如此残暴,真是讽刺。一家三口,全是禽兽,所以手下只是暂时屈服于他们的淫威,其实早已离心离德。
等到李渊平定关中,派李世民一战大败来犯的薛仁杲,薛举马上就怂了,有了投降的心思,就问帐下一班狗头军师说:“自古以来,有没有天子投降的事情啊?”
有个叫褚亮的接口便说:“有啊!过去南越赵佗归降汉朝,西蜀刘禅投降晋朝,还有近在眼前的西梁萧琮投降隋朝,都不失荣华富贵呀。”
这时突然又有个郝瑗跳将出来,信口说道:“这叫什么话!刘邦屡败屡战,刘备丢弃妻子,还不是一样建国称帝,胜败乃兵家常事,怎么能一战失败就要投降呢?”
这郝瑗也是奇葩,他本是隋朝官员,金城令,被薛举劫持一起造反。此时忽然从一个胁从犯,摇身一变成了主谋,怂恿薛举联络突厥,合力再攻关中。
读历史读成这样,真的还不如不要读。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形势,仅仅列举过去的一些历史事件,必然让人莫衷一是。不同的形势和环境,当然就会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哪能像薛举这样,专拣好听的听啊。以你薛举的斤两和德性,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能与唐军抗衡?说来也是,他连自己都看不清,还想看清天下大势,当然是勉为其难。
所以薛举听了郝瑗的计策,再次东征。赶上唐军这边,李世民生了点小病,刘文静又急于在刚刚登基的李渊面前立功,轻敌至败,被薛举拿下了高墌(音卓)。正要顺势进取长安,突然暴病而死,算是死了个痛快的。
薛仁杲即位,继续瞎搞。此时李世民已经病愈,哪容这家人再兴风作浪。浅水原设奇计大破薛军,直捣高墌城。还没等攻城,薛仁杲过去的部下干将,连同亲戚朋友,早就逃了个一干二净,把那丧心病狂的恶霸,真正变成了孤家寡人,光杆司令。任凭他骁勇善战,走到众叛亲离的地步,也只能束手就擒。此时薛举的尸首,都还没来得及下葬,真是作恶一生,死个梆硬。报应啊!
#历史#
——返回上方点击关注,精彩内容陆续推出。用历史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617年,唐军攻入长安,改朝换代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毕竟立足未稳,李渊还在犹豫。此时,一个人的一番话,或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时,陇西薛举来犯,姜谟因为是陇西人,在当地有些名望,就受命前往安抚。借辞行的机会,姜谟老泪纵横地对李渊说:“唐公您已是众望所归,就早点称帝吧,老夫年事已高,没几年活头了,就盼着一睹登基的盛况,死也瞑目了。”
这一番话,端的是柔肠百转、掏心掏肺,恐怕在李渊心里是很有些分量的。姜谟虽然在李唐集团中不算起眼,却是相当有代表性的一位,他代表了关陇士族阶层的普遍看法。
隋朝将亡,大势所趋,李渊因过去的功绩,在关陇一带是最为大家看好的开创新纪元的人选。所以太原起义,群策群力,一路西进,顺风顺水。而李渊也不负众望,除暴安良,秋毫无犯,展现了一位仁君应有的作为,证明了姜谟这批人的眼光。
等到攻入长安,大家也都明知拥立杨侑,不过是权宜之计,所以今天请封唐王,明天请加九锡,紧锣密鼓地赶鸭子上架。提着脑袋一起造反,连京城都拿下了,这时候白给的邀功请赏的机会,谁甘落后?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捧起一个皇帝,人人加官晋爵,何乐而不为。所以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巴不得李渊早点登基。姜谟的一番肺腑之言,恐怕也是半为国家,半为自己啊。
至于中原乱战,胜负未分,前有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分裂割据,早都见怪不怪了。所以隋炀帝杨广的死讯传来,这班元老功臣更加按捺不住,七手八脚把杨侑从宝座上撸将下来,便要拥立新君。眼见李渊还在扭扭捏捏,裴寂大叫起来:“您要是再不当皇帝,我可就辞官跑路了!”也是喊出了众人的心声。
也算这班人选择明智,果然李渊即位,无论官民,赐爵一级,大赦天下,大宴群臣,人人有赏,一派欢乐祥和。
高祖顺天应人,太宗更是一代明君,雄才大略,最终统一天下,开创了盛世大唐。最难得是李家善待功臣,并无滥杀,所有开国功臣,除刘文静外,大多善始善终。
姜谟其实功绩并不突出,史载他参加太原起义,最大的功劳是张罗大军渡河,搞搞调度工作。但即便以他这样并无多少战功的文臣,也得到高祖倍加关心体贴,历任秦州、陇州刺史,衣锦还乡(姜谟为秦州人),直到贞观初年才去世。不得不说,在隋末的乱世中,选择还真是大于能力。
不过选择正确,还须从一而终。姜谟在任上,善于安抚,广施恩信,让百姓安居乐业,力保一方太平,为唐朝的后方稳定作出了贡献。他不但如愿看到了李渊登基,也看到了盛世的曙光,应该可以含笑九泉了吧。
#历史#
——返回上方点击关注,精彩内容陆续推出。用历史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出巡雁门时,被东突厥始毕可汗率领十万骑兵团团包围。隋炀帝派人向始毕之妻、隋义成公主求救才得以解围。至此,东突厥开始拉拢隋朝各地群豪叛徒,薛举、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李密、高开道、林士弘、宋金刚等人均纷纷称臣求援,东突厥扶持他们以分裂隋朝。
隋朝的灭亡是突厥扶持各地流民暴动导致的结果,这群突厥人就是可萨犹太人的祖先。
#历史#
李世民吊着一口气,请孙思邈扎针。孙思邈撇撇嘴:冠袍给我,妻妾给我,李唐天下给我。李世民急火攻心,猛吐一口黑血,一头栽倒。
孙思邈是唐代名医,出身世家的他,无心官场,一心沉迷医学之道,终成一代名医,而他在阵前为李世民诊病的故事被流传至今。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割据关中和山西,成为当时非常有实力的诸侯,但他面临来自西北薛举的威胁,薛举也是一世枭雄,能征善战,从凉州一路打来,已经到了长安附近。
李渊派出秦王李世民领军迎敌,天水城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但就在双方交战正酣之际,李世民却在这时病倒了,李世民在回后方治病之前,对手下的将领下了严令,自己没回来之前,不许出城交战。
李世民一病不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长安城,各路名医来了一批又一批,但却都不能从根上治疗李世民。
其实李世民的病因十分简单,就是焦虑导致的肝火过盛,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这个时候的李世民需要把心静下来,但前线战事吃紧,他不可能真正地静下心来,如果此战失败,薛举的军队将直捣长安,后果不堪设想。
正当一筹莫展之际,军营外面来了一位走方的郎中,自称能够为李世民诊病,手下认为事已至此,不如死马当活马医,于是将这位郎中迎了进来,这位郎中不是别人,正是孙思邈。
孙思邈进来之后,先是观察了李世民的面相,而后又简单地诊了诊脉,随后不慌不忙地对李世民说道:殿下,治好此病不难,但治好之后,你要答应我三个条件。
李世民一听瞬间来了精神,赶忙问道:哪三个条件,说出来,我一定答应。
孙思邈脱口而出:把您的冠袍给我,妻妾给我,李唐天下给我。
此话一出,营中众人无不愕然,心想这乡野之人竟如此大胆,李世民更是面色巨变,随后一口黑血吐了出来,而后便晕了过去。
左右侍卫直接将孙思邈拿下,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就连军士也不敢将孙思邈擅作主张,想等着李世民醒了之后再行发落。
但孙思邈却挣开了军士,拿出银针向李世民的几处穴位扎下,旁边的侍卫看到孙思邈确实是在诊病,于是没有强行阻拦。
须臾之后,李世民缓缓醒来,只觉得头脑清明,身体的沉重感也消散一空,仿佛之前压在身上的千斤重石被突然拿走。
孙思邈这才跪下谢罪,说道:望秦王殿下赎罪,草民刚才说了大逆不道之言,但这都是为了医治殿下的病体,这口黑血便是病根所在,我只有如此激起您的愤怒,才能有机会进行下一步诊断,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痊愈,让您重返沙场。
李世民听后大喜,并没有追究孙思邈之前的狂悖之罪,而是对其大加封赏,并且想要让他来长安做一个医官,但不想陷入官场风云的孙思邈果断拒绝了李世民的好意。
病体痊愈之后的李世民,回到战场,大破薛举军队,薛举病死,薛举之子战死,由此李唐天下的西北半壁的敌对势力基本被肃清,后方得以稳定,李世民也凭此一战积攒了军功和威望。
孙思邈当初之所以白衣入军营,为李世民诊病,就是因为他那个时候就知道李世民文武双全,素有贤名,既杀伐果决,又有仁德之风,是最有希望结束乱世之人。
后来,孙思邈便一直居住在长安城中,开医馆悬壶济世,经常为贫穷的老百姓免费治病,因为对李世民有恩,因此也经常受到官府的关怀,因此在长安城内,孙思邈的名声还是很好的。
李世民称帝之后,立长孙氏为皇后,长孙氏怀胎十月,但到了产期却没有动静。
面对这种疑难杂症,李世民再次想到了孙思邈,急召孙思邈入宫,孙思邈在宫中悬丝诊脉。
找到病灶之后,再次拿出银针,给长孙皇后采取针灸疗法,治疗之后很快长孙皇后便顺产了一位皇子。
孙思邈一生除了在长安城医馆中悬壶济世,就是游历四方,留下了很多民间故事和传说,至高宗年间,孙思邈仍然活于世上,据传言高寿100多岁。
参考文献:
《孙思邈生命哲学思想探究》
《孙思邈药王文化考》
作者:蒲月望
编辑:小竹
公元624年,在最后一个枭雄倒下之后,李渊站在太极宫中,思绪万千。毫无疑问,他创造了历史,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便将破碎的山河重新一统。
回顾一下时间表:617年入主长安。618年灭薛举、薛仁果。619年灭李轨、李密。620年灭刘武周、宋金刚。621年灭王世充、窦建德、萧铣。622年灭李子通、林士弘。623年灭刘黑闼。624年灭高开道、辅公祏。与以往任何一个大一统的开国皇帝相比,他都在速度上创造了历史。刘秀用了14年(22-36年)再续汉祚,司马炎用了14年(266-280年)灭掉东吴,杨坚用了9年(581-590年)灭掉南陈。只有刘邦(公元前209-202年)和他一样,都是用了7年重缝山河。不过,他要比刘邦幸运的多。
相比较刘邦来说,李渊不用自己到前线,经历一次次血与剑的考验,他没有一个标准的悍妇老婆,也没有一群动不动就要造反的异姓诸侯王。唯一让李渊感到不安的就是两个嫡子: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这两个儿子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李建成看来,父亲起兵时自己冲锋陷阵,父亲当皇帝后自己尽心辅佐。弟弟李世民在前方打仗时,自己要么坐镇后方调度粮草,要么驻守边疆以备突厥。另外,还有平定河北之功。作为嫡长子,他毫无争辩的是帝国的继承人,当之无愧的太子。
可是,在李世民看来,晋阳起兵前,是自己在晋阳帮助父亲结交的豪杰、组建的军队,哥哥李建成只不过是河东的闲人一个。因为他,父亲还差一点被杨广所杀。起兵之后,哥哥只会在后方享受,是自己在前方历尽艰险,用一次次的鲜血和汗水消灭了薛仁果、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这些天下最难啃的枭雄。哥哥除了比自己早生几年,哪里都不如自己。如果非要说哥哥有功劳的话,那么他顶多只能算一个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的萧何。而李世民呢?他自己才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以及威加海内兮的汉高祖刘邦。这不但对李世民来说不服,他手下的人也不服。
德不配位,必受其殃。
李渊作为皇帝,当然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他却无能为力。他不能废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因为李建成是嫡长子,占据道义。并且李建成为人稳重成熟、宽简仁厚,自己每次外出巡幸时,都由建成坐镇长安监国,代理朝政,帮助自己推行律令、宣扬教化,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俨然是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更何况,姨夫杨坚废掉太子杨勇的悲剧,才过去了20多年,至今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他怎么能去重蹈覆辙。可是,他又不能杀了或者囚禁了李世民。这个孩子虽然才20多岁,但却最像自己。雄才大略、英勇神武,7年以来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统一了整个北方,立下了不世之功,俨然是帝国的顶梁之柱。而外患仍未消除,突厥仍然猖獗,他还需要李世民去平定北疆。
对于李渊来说,他是皇帝,一个可以左右任何一个人生死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可是,他也是一个父亲,一个宁可自己被杀,也不愿过早起兵,陷孩子们于危险之中的父亲。就这样,每次想到两个孩子斗的你死我活时,他都痛心不已。
但是,对于一个既是皇帝又是父亲的李渊来说,他首先在理智上选择支持哪一个,放弃哪一个,他实在做不到,至少是现在做不到。虽然说“无情帝王家”,但是,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你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的。
这是一个帝王的悲哀,也是一个父亲的悲哀。所以,李渊此时唯一能做的只有一碗水端平,走一步算一步。
就在李渊这位裁判的平衡术下,李建成和李世民开始不断的招兵买马。决战之前,双方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已经有了足以制对方于死地的恐怖实力。
但是,由于李渊的纵容与溺爱,三个人的实际权力都差不多。李建成发布的太子令,李世民和李元吉发布的教,以及李渊发布的诏书,竟然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很多部门也不知道该听谁的,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先收到谁的命令,就按谁的执行。
更无语的是,这父子四人,还都住在太极宫内。成年皇子除太子之外,还让住在皇宫,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人,竟然还可以骑着马,带着弓箭、大刀,随时出入李渊的寝宫。
另外,李渊竟然还允许三个孩子,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具体为李建成2000人,李世民800人,李元吉不详(募壮士,多匿罪人),但几百人肯定是有的。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李渊的纵容,简直就是给三个要打架的儿子,一人递了一把刀子。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这几把刀子最后还会插在自己身上。
几十年后,李世民面对儿子李祐、李承乾连续造反时,也是一边痛哭,一边写下了感人至深的诏书:
“且夫背礼违义,天地所不容;弃父逃君,人神所共怒。往是吾子,今为国仇……汝生为贼臣,死为逆鬼……吾所以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叹惋之甚,知复何云。”
“往是吾子,今为国仇……汝生为贼臣,死为逆鬼……”
这是多爱又多恨,才能说出这种话啊。
东风镇娘娘庙
长孙皇后和娘娘庙陇州历史悠久,传说很多。
话得从隋朝说起。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夺取政权,589年正月攻下建康,俘虏了寻欢作乐的陈后主,灭掉陈朝,结束了南北分裂,确立了三省六部,州、县两级制。开皇十八年至二十年(598一600)隋文帝派李渊任陇州刺史司马,其家人在陇县生活过一段。隋文帝(617)任命李渊为军事重镇太原留守,同年,次子李世民建议起兵反隋。同年十一月打下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李渊在长安登上皇位,建立唐朝。李世民领兵南征北战,直到628年才统一了全国。李世民于626年六月四日,在长安发动了玄武门政变,8月9日禅位当了皇帝。
唐武德元年(618)改陇东郡为陇州,领南由、千阳、吴山、千源和华亭县。陇州野史相传,孙皇后是陇州南由县(今香泉)人,幼时遍体疮疾,到处求医无效。当时,新街镇一家烧房卖酒,不知啥时候毒蛇进人酒坛被淹死。孙皇后为了医治疮疾买了此酒,饮用后不仅治好了多年顽疾,还出落得非常美貌。
618年,唐军在李世民的指挥下,首先消灭了割据陇右的薛仁呆(薛举之子,薛举是当时金城割据势力)。在此期间,李世民发现了长孙皇后,并娶为妻。长孙皇后祖籍河南洛阳,后随家来陇州南由。她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她的父亲长孙晟是隋朝的著名将领,她的哥哥长孙无忌博览群书,雅有武略,辅佐唐太宗定天下,功居第一。长孙皇后比唐太宗小两岁,大业九年(613)他们结拜为夫妻。长孙皇后小时喜欢读书,通情达理,一举一动,必尊礼法。618年,李世民为秦王,她被册立为秦王妃。因李世民和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有矛盾,她多方劝解,消除分歧,使他们精诚团结。玄武门政变后,唐太宗即皇帝位,长孙氏被立为皇后。她在宫中,务求节俭,凡所用服装首饰,从不多占,只以够用为限,唐太宗对她非常敬重。太宗多次准备让长孙无忌做宰相,长孙皇后一再坚持反对意见。她说:“我身为皇后,全家尊贵至极,确实不愿兄弟子侄再掌国家大政。汉朝吕、霍专权的事可为切骨之戒,请求陛下千万不要用我的哥哥做宰相。”
长孙皇后异母哥哥长孙安业,爱喝酒,没德行。在父亲去世后,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年尚幼小,长孙安业曾斥骂着把他们赶到舅家高士廉家。皇后对此并不耿耿于怀,还多次请求太宗对安业厚加恩礼。后来,安业与孝常等谋反,要斩首,长孙皇后叩头请安:“安业死罪无救,但他向来对我不好,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今天如果杀了他,天下人以为是我借你的手对哥哥进行报复,这样不是要连累你吗?"于是减罪,将长孙安业流放到越西。
长孙皇后仁爱孝俭,好读书,常与太宗谈论古事。言谈中常劝太宗以国事为重,使太宗善待直臣魏徵,下至宫人、养马人,病危时恳求太宗为她俭薄送终,时年36岁,葬于昭陵。
当初,长孙皇后做了秦王李世民的王妃后,有一天,想起卖酒人给她少女时治好疮疾,给宫人下懿旨,传唤卖酒者人宫一见。卖酒者不明真相,以为朝廷召乡下佬,没有什么好事,必然大祸临头,吓得上吊而亡。长孙皇后闻讯后非常惋惜,遂禀告皇上褒扬卖酒人,封为“吴岳镇守史”,并享祭祀。因为卖酒人是吊死的,脸庞乌青,因此吴山庙上的吴爷是黑脸,随后,其他地方的吴爷塑像也塑成了黑脸。相传,香泉镇孙家庄后岭还有皇后母墓茔和孙皇后归宁驻跸处,风阁岭曾建行官,皇后洗澡的水池叫“浴圣池”,现在仍留这些地名。
长孙皇后成为正宫娘娘之后,回家探亲,往返路途遥远,便在相公山西修一坐休息亭,每次回娘家探亲,都在这里休息游玩。孙皇后看到陇州的灾情和人民的痛苦,便向唐太宗诉苦:“陇州地处贫苦山区,土地瘠薄,连年灾情不断,百姓生活极其困苦。恳求皇上减粮免税。太宗逐命有司减去了陇州繁重的钱粮负担,使陇州人氏过上了安宁的好日子。陇州人为了纪念长孙皇后深恩厚德,便在休息亭处,建起了娘娘庙,塑起了娘娘像,头戴凤冠,身穿霞帔软衣。其像可随轿子搬动,向前有一丈见方地面为皇家禁地,游人不得人内。人们经常来此烧香祭祀,祈赐福祉保佑子女乖巧长命。从此,这个地方就叫娘娘届,香火不断,世代相传。直到“文革”开始改为东风人民公社,拆毁了寺庙。该地现称东风镇,所在村仍名娘娘庙,并恢复了庙宇。
公元617年,19岁
李世民鼓动李渊起兵,自己被封为右领军大都督。
随后攻入长安,隋灭。
先按时间线梳理一下李世民指挥过的四大战役。
一、浅水原之战(薛氏集团,解除陇西威胁)
公元618年,20岁。
唐朝建立后,疆域仅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属弱小。
但从此,李世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开疆拓土、统一全国的浩荡之路。
同年六月,为消除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的威胁,李世民统兵4万,在浅水原一举击破拥兵20万的薛氏集团,打出了大唐的立国之战,从此消除西顾之忧,保障了关中安全。
在这次战争中,李世民巧妙地利用步兵和骑兵两个兵种在攻守上的不同优势,在长期的正面坚壁挫锐之后突然加以狂风暴雨般的背后突袭,从而获得会战的胜利,而此后又趁破竹之势以骑兵快速突击,攻灭敌人的老巢。
这一套兵法成为后来李世民连破强敌的典范之作。
说李世民自己是唐开国第一将军,最锐利的剑,大概没啥问题。按唐统一战争,自公元618-624年。
唐初据山西与长安,然后向西平定关中破薛家父子,回马山西平定刘武周宋金刚,东向破王世充得河南,顺手破窦建德影响关东河北大局;破刘黑闼初定关东:到此为止,全是李世民为主。
此后李孝恭与李靖南破萧铣与辅公祏。杜伏威定李子通和林士弘归降,李建成定刘黑闼于关东。中原初定。王翦父子为秦国立了多大功劳,李世民应该是只多不少。
韩信为西汉立了多大功劳,李世民应该是只多不少。就这么霸气。
论打法,李世民堪称中国历史上的防反追杀王。
四大战役:浅水原破薛、柏壁破宋刘、虎牢关一战擒二王、打走刘黑闼,有三场是靠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对峙反击。
618年秋天第二次浅水原大战前,双方僵持两月,西秦已缺粮。李世民之前不理宗罗睺的挑战,此时先梁实诱敌,再庞玉牵制,李世民形成包围夹击,再亲自带数十骑突阵。打赢之后,一不做二不休,一口气追杀,直到老薛投降。
耐心坚韧、果断出击、速度机动、个人的勇武、追击的果决。都在里头了。
619年11月,柏壁,开始与宋金刚对峙。继续耗粮。期间美良川和安邑两次截击尉迟恭。
620年4月,宋金刚粮尽退兵。李世民不眠不休追击两天,一日八战,三日不解甲。打到宋金刚崩溃,尉迟恭投降。
又是耐心+果断+斩尽杀绝。对峙小半年,奔袭就三天。
虎牢关之战。620年夏天,开始东征王世充。慢慢蚕食,到621年春天,李世民包围洛阳,围点打援。
窦建德自河北来,李世民奔袭虎牢关,再次跟窦建德相持。一个月。
广武诱敌,窦建德出击,李世民待敌;中午,李世民反击,三千骑冲阵,一战破之,追击三十里,活捉窦建德。回马取洛阳,一战定河南河北。出征近一年,解决问题就一战。还是耐心+果断+斩尽杀绝。
打这三战时,李世民是20岁到22岁,考虑到李世民自己到年老时都是个容易动感情的性格,则他的自制之强、内心之坚,匪夷所思。功高盖世,并不为过。
但还是得说说世民的爸爸、唐朝正牌开国皇帝李渊了。李世民是大唐最锐利的剑,但执剑的手,还是李渊。
比如,您一定注意到了:浅水原、柏壁和虎牢关,都涉及到坚守对峙。
这当然是李世民耐心好,但他凭空变不出粮草来喂饱士兵。对峙,是要吃资源的。
秦国当年灭六国时,王翦带着六十万人出去,敢和楚国耗资源:因为秦自商鞅变法、司马错定蜀后,家底厚动员力强,耗得起资源。
同理,李世民敢跟对方耗,也是因为他家底厚耗得起。家底哪儿来的?李渊给的。
刘邦定天下时论功,许多人说曹参身上七十多处伤,攻城略地无算,功第一。但刘邦坚持后方萧何功第一。李渊就是李世民坚实的大后方。
其他一些事:李渊起兵的时机很鸡贼。
613年杨玄感起兵反对隋炀帝时,天下已经扰乱,但李渊没乘机跟着闹。当时翟让、孟海公、窦建德、李密、林士弘、徐圆朗、萧铣、张金称、刘元进、管崇、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朱粲们都起来闹了。
李渊是熬到617年才起兵:期间招纳人才、安排亲族、招降流亡势力。打的旗号也不是推翻大隋,而是勤王定乱:“乡亲们!我不是要反对大隋!是天下太乱了,我出来定乱来了!”
出手晚不怕,后发制人。
起兵前,李渊先跟突厥装孙子,获得突厥的支持;再跟李密装孙子,请李密去关东跟王世充、宇文化及他们狗咬狗。他明明比李密大十六岁,却称呼李密是大哥。李密关东跟人撕得两败俱伤,李渊自己慢慢平定关中,看关东打得差不多了,再让世民出击。这个战略和外交,细想来,神了。
浅水原之战有两次,世民赢了第二次。但第一次,世民和刘文静是败给老薛的。当时长安危险,李渊是这么救场的:
——联合李轨,叫他“从弟”;封赏李轨的弟弟李懋做大将军,册封李轨当凉王。一起去扛薛家。
等第二次浅水原之战赢了,李渊就翻个脸,让安兴贵劝李轨投降唐朝,之后安兴贵搞了点把戏,把李轨收拾了:送到长安,斩了。距离他当李渊“从弟”,也就一年。
世民的反杀追击在战场,李渊的反击追杀在朝堂。都是扮猪吃老虎的狠人。
如果说李世民是个韩信,李渊就是个萧何的后勤+刘邦的狡猾。李世民是大唐最凶猛的发动机、油门、刹车与车轮。但供油、方向盘和安全气囊,都是李渊掌着。这对父子搭档(而非世民一人)才是大唐开国真正的核心。
所以玄武门之变真正的双方对手,从来不是世民vs建成+元吉,而是世民vs李渊。
旁观过李轨和李密(李密投降李渊后不久就出逃死掉了)这几件事后,世民也知道:自己这个爹跟自己一样,看着容易动感情,但真要狠起来,那也是手段多变、赶尽杀绝。
我私人一直觉得,李渊建议世民去洛阳自建天子旗帜这主意,乍看体贴入微,细想毛骨悚然。
所以武德九年夏天,所以要闹得那么绝,要兄弟死尽、父亲上海舟,逼宫让位,是因为这对父子联手打下大唐时,早已明白彼此的厉害:但凡给对方这个狠人,留一点点翻盘余地,那就后患无穷。要斗,就是不死不休。毕竟,整个天下都被父子俩绝杀过来了嘛!
武德元年,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薛举进犯泾州,李世民为西讨元帅,领雍州牧。
七月,李世民得病,诸将都被薛举打败。八月李世民大病初愈,又屯兵在高坑城,相持六十多天。过了不久薛举死了,其子薛仁杲带兵挑战,李世民按兵不动,久而久之,薛仁杲粮尽,众将开始离开叛逃。李世民说:“现在是时候了!”于是派遣行军总管梁实在浅水原安营扎寨,薛仁杲派宗罗睺攻击梁实,李世民派将军庞玉援救梁实,庞玉差点失败,李世民带兵攻击宗罗睺后方,宗罗睺大败而走,唐军追到城下,薛仁杲出城投降!
回师之后,李渊派李密去幽州劳军,见到李世民后,李密不敢仰视,退出以后感叹:“真是英主啊!”去太庙献捷之后,拜为右武侯大将军,太尉,可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政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蒲,陕,河北诸总管都受其节度!
#唐诗# 经破薛举战地
李世民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诊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本文薛举进,薛举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