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性肝硬化可能由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肠道吸收不良等原因引起。
1、蛋白质不足:
长期低蛋白饮食导致肝脏合成功能受损,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引发胶体渗透压降低,进而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需通过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改善,如鱼类、豆制品、乳清蛋白等,严重者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
2、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缺乏会干扰肝细胞代谢,特别是维生素B1缺乏可导致丙酮酸堆积损伤肝细胞。治疗需针对性补充复合维生素,同时改善膳食结构,增加全谷物、深色蔬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的摄入。
3、微量元素缺乏:
锌、硒等微量元素缺乏会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使肝细胞更易受氧化应激损伤。可通过检测血清微量元素水平,适当补充含锌牡蛎、富硒蘑菇等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微量元素制剂。
4、酒精损伤:
慢性酒精中毒会直接毒害肝细胞线粒体,干扰蛋白质合成代谢,同时抑制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戒酒是首要治疗措施,需配合营养支持治疗,补充支链氨基酸改善肝性脑病风险。
5、吸收障碍:
慢性胰腺炎、乳糜泻等疾病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使脂溶性维生素和蛋白质吸收受阻。需治疗原发疾病,采用易吸收的中链脂肪酸替代部分长链脂肪酸,必要时行肠外营养支持。